,道路状况也不太理想,而且当时没有在这边部署防空部队。
和平时期,该方向的防空部队都沿着伊拉高速公路部署。
此外,在前沿防线崩溃之后,巴铁军队来不及调整防御部署,很多撤下来的防空部队聚集在前沿防线后方,根本就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即便到10月份,依然有不少防空部队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在整个9月份,巴铁军队的主要工作都是解决后勤保障与指挥协调的问题。
受此影响,巴铁军队在拉合方向上的投入,一直不是很充足,在很多地段甚至是以民兵为主。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梵军投入足够的兵力,肯定能拿下拉合。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拿下拉合的意义,绝不在强攻伊堡之下,甚至可以说,只有在拿下拉合之后才谈得上攻打伊堡。
此外,拿下拉合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
哪怕北上攻打伊堡,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是从平原向高原进攻,守军能够居高临下的阻击进攻部队,可是从拉合出发,能轻而易举的扫荡梵罗河平原地区,打掉巴铁的根基。
关键就是,巴铁八成的人口,几乎全部的农业产区,所有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几乎全部的工业重镇,都在这块面积相当于国土三分之一的平原上,而且梵罗河由南向北,在东西方向几乎没有战略纵深。
可见,丢掉了拉合,就等于丢掉大半个梵罗河平原!
正是如此,就算是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巴铁军队都没有放弃拉合。
可问题是,梵军反到没在拉合投入太多的兵力。
从第一天开始,梵军就把重点放在了北面,感情有把握能一鼓作气的拿下伊堡,主力全都在北面。
当然,站在事后的角度,谁都知道梵罗当局的真实意图。
只是,在当时看清楚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
不说别的,巴铁三军总参谋长就一直在鼓吹梵军的威胁,借此向帝国施压,要求帝国把重点放在西北。
当时,巴铁总理还亲自赶到帝都向周涌涛提出,希望帝国能够从本土西北卫戍部队当中抽调几个师的兵力,协助巴铁加强在本土方向上的防御力度,并且提前在该方向上发起战略反击。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战略反击来牵制梵军。
以当时的情况,感情梵军已经到了伊堡的郊外,随时有可能攻入城内。
可实际情况是,梵军的进攻部队,一直没有越过古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