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1章 未来之选(2/6)

作者:闪烁
飞行速度一般都在同时期重型轰炸机的2倍以上。

可见,舰载战斗机的相对速度反到降低了!

正是如此,舰载航空兵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准确说是在进入喷气时代之后,基本丧失了战略打击能力,沦落成战术力量。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以舰载航空兵为主要打击手段的航母战斗群,不但攻击力量变得更加的羸弱,而且更容易遭到攻击,整体的作战能力明显大不如前。

其实,在大战爆发之前,这个问题已经显现了出来,而且受到了高度重视。

如果不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即扩大航母的尺寸与吨位,使其能够搭载与运作性能更好的舰载机,也就是通过提高舰载机的作战能力,让航母战斗群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之后,帝国海军也就是这么做的。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帝国海军在战后设计的第一种大型航母。

这种被称为“帝国”级的“超级航母”的首要指标,就是搭载与运作起飞重量为60吨的双发轰炸机,把打击半径延长到2500千米,并以此让舰载航空兵获得与空军旗鼓相当的战略打击能力。

可惜的是,“帝国”级还没动工建造就进入了喷气时代。

因为活塞螺旋桨飞机遭到了淘汰,所以“帝国”级也在这波时代浪潮当中下马,成了帝国海军的一大遗憾。

由此可见,在设计与建造航母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技术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受到技术限制,航母的吨位与尺寸才没法无限制的扩大。

和平时期,对提高舰载航空兵作战能力的需求还不是很迫切,毕竟面对的只是二流或者三流对手。

可是到了战争时期,特别是全球大战,舰载航空兵作战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显得非常的突出了。

回头来看,从东陆心海海战到围绕着霍瓦依群岛进行的这一系列战斗,无一例外的证明了航母战斗群所存在的欠缺,也就是舰载航空兵作战能力的欠缺,等于把舰载航空兵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境地。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难明白,不管斯塔克多么厉害,此战都必败无疑。

在根本上,其实是兵力不够。

依靠区区5艘航母,就想拿下霍瓦依群岛?更何况,霍瓦依群岛与纽兰西海岸的距离超过5000千米,双方激烈争夺的中转岛距离洛城更是超过7000千米,如此遥远的距离大幅度的削弱了空军的作战效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喜唐 灵植巨匠 萌系最强系统 李辰赵清澜赵蕊监国太子在线阅读 鸿蒙天演诀 无限转职 追太阳的陆小姐 重生校园之金牌商女 重生西游 帝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