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灵感来了挡不住
上二章提要:
上三章提要:
上四章提要:
上五章提要:
上六章提要:
上七章提要:
上八章提要:
上九章提要:
上十章提要:
一方是胡虏人,一方是代表齐国而来的白拉氏人。
宋井颜觉得有趣,唯有此时此刻,方觉大周身居中原要地,终于体现出一种大国风范来。
宋林在旁边,不时为她解说如今京城内外大概来了多少藩交外邦,又有什么新奇的东西被行商带进来,如此一番下来,宋井颜可算开了眼界。未曾想,一个万国花会居然如此隆重热闹。
怪不得呢,殿下对花会的上的曲子格外看重。
宋井颜忽觉自己与有荣焉,当下心里有一股强大的冲动,一定要帮殿下选个好的曲子出来。
彼时,正在朝堂上与众大臣们议事的东篱,不小心打了个喷嚏。
有大人问:“殿下可是受了寒?”
“无碍。”淡淡的,东篱道。
议事依旧进行中。
在外面逛了不到一个时辰,某人就打道回府了,彩旗和书画都有点不明所以,一回到府里,太子妃就写写画画,有时还有哼一曲小调,她们听都没听过,不过,倒是怪好听的。
两人守在外面做针线,不时注意着里面的动静,宋井颜盘腿坐在榻上,矮几上放着笔墨纸砚,先前选的几首曲子,而今看来,却多少有些不够气势,总觉得还有哪里可以更好。
如今的京城内外,短短时间,涌入许多的不同国家,不用民族的人,如此群英荟萃之际,如何体现大周的气魄,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好能有一首歌,既能表达有如百川东到海的有容乃大的气魄,又能够让前来参加花会的各国使臣,都能理解并且耳目一新。
同时满足大气和创新两个条件,什么样的曲子最合适呢?
宋井颜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忽然,外面隐隐传来一阵鼓声。
大概是因为距离远,鼓声并不大,可也足以引起宋井颜的注意,她问道:“哪儿来的鼓声?”
外间的彩旗闻言,起身下地推门而出,站在院子里仔细听了会,隔着敞开的窗子对宋井颜道:“太子妃,鼓声好像是从隔壁那边传来的,奴婢过去瞧瞧再来回话?”
“去吧。”
过了半晌儿,彩旗去而复返,笑道:“回太子妃,奴婢打听到了,是隔壁岳阳侯府的舞娘们在练腰鼓舞。”
“腰鼓舞?”
“可不是呢,好久都没听见这么好听齐整的鼓声了,奴婢一时还没想起来呢,太子妃要出来听一听吗?”彩旗笑道。
“好。”
宋井颜立刻从屋里出来,站在院子里认真的听了会。
“可知道她们练这腰鼓舞是为了干嘛?”
“嗨,练舞能干嘛呀,还不是因着主子喜欢。”彩旗笑道。
“光听音,看不见,也不知道好看不好看。”宋井颜小声念了句。
“太子妃想看?”
宋井颜扭头,“怎么,我想看,还有办法看见?”
“有办法!”彩旗和书画双双笑起来。
不久之后,站在太子妃后面三层小阁楼的扶栏前,宋井颜终于知道,为什么她想看就能看见了。
因为站在这里,视线刚好越过太子府的院墙,看见对面的院子。
说是院子,倒不如说更像一个平坦宽阔的操场似的。
太子府隔壁,住着老世勋岳阳侯一家,若论辈儿的话,东篱还要过去那边喊老岳阳侯爷一声老皇叔,不过因为岳阳侯爷对政事无趣,反倒对书画风流一道颇有研究,是以,岳阳侯府在波谲云诡的朝堂风浪中,始终如一朵盛开的奇葩,淡定的摇曳在风中,哪边也不靠。
逢年过节,两府互相走动之外,再无多少瓜葛。
宋井颜也只是对隔壁有些了解,却了解不深,毕竟她刚嫁过来没多久,就跟着殿下跑到西北那去了,而今回来也不过月余左右,更谈不上多了解。
只是知道,如今老岳阳侯早就不管朝堂之事,安心在家里研究书画金石一道,往来不是鸿儒,就是士子,比他们太子府热闹多了,现在顶家立业的是小侯爷东泽渠,刚刚弱冠,行事作风倒颇有先祖风范,比老侯爷靠谱多了,因此也常在宫中与太子东篱相见,偶尔,她能看见的就是这位世子爷了。
想到自家殿下最近筹办的事,宋井颜想了想,难道这些舞娘所练腰鼓,是为了花会吗?岳阳侯爷帮着殿下办这事?
想归想,对面一群靓丽的女子,身姿绰约,翩然起舞,大红的绸布将小巧玲珑的腰鼓系在腰间,两根木棒节奏鲜明的的击打在腰鼓之上,鼓点敲在人心上,颇让人惊叹。
好听!
扶着栏杆远眺欣赏,看着她们一遍一遍的排练,不知不觉间,晚霞已悄悄爬上天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