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这个,先说说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吧。朱棣连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作为一国之君,他的情绪总是会被情绪所左右,这是他的基本技能。>
如果一个皇帝在大臣面前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文武百官就能做很多事情了,每个人都是聪明人,最基础的就是观察局势。>
而那些天赋出众的人,则能从一些线索中推断出皇上的意图,但他们的结局往往都很糟糕,有的时候,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朝廷里的事情,不过是大臣们在揣摩皇帝的意思,皇帝知道大臣们的心思。>
“孩儿愚笨,哪里听得懂?“朱高炽也是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幸好他有以前的记忆力和智慧,否则早就被父亲算计了。>
朱棣楞了一下,忍不住在心里感叹,这位皇子还真是好皇帝,竟然在这件事情上,做起事情来,简直是天衣无缝。>
但她心里却很开心,有这么一位皇子,可以震慑朝中的文武百官,再加上一位贤相的支持,绝对是一位好皇帝。>
“好了,这一次我会让胡广,杨荣,金幼孜,夏原吉,还有御史台的几个老家伙,都会被我带走,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朱棣说完,说到杨荣,他顿了一下。>
朱高炽建议:“我知道了,不过我建议,让杨荣留在这里,你可以让翰林学士和右春坊的解缙一起去。”>
杨荣早就给杨士奇等人布置了禁制,父亲带着杨荣离开也不错,虽然他早就料到父亲会这么做。>
不过,朱高炽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解缙虽有天资,却并不知道海禁之地的事情,况且朱高炽到目前为止,也并没有把解缙放在眼里。>
他的天赋和实力都很强,可是他的骄傲却是毋庸置疑的。自从洪武二年中了秀才,他在官场上待了快两年了,也没能保持谦虚。>
如果不好好修炼,早晚会有大劫。>
这样的人,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培养,所以,让父亲将他带走,也算是一次试探。>
让他见识一下大明的情况,对他也有很大的帮助。>
最关键的是,这件事情是父亲说了算,自己也不需要担心,毕竟自己的手下都是他的人,免费的吃喝最好。>
“解缙作为内阁大臣,在朝堂上的事情,应该会做得很好,你真的不想要吗?”朱棣带着他说道。>
最近解缙的性子有些古怪,李至刚因为和解缙有旧仇,被人污蔑,朱棣本来就想着将他送到边境去磨砺一番。>
只是他的巡游计划被提前了,所以他的时间并不多。>
“多谢父王厚爱,有杨士奇、杨荣就行了。”朱高炽坚决反对,解缙这个人,实在是让人头疼。>
他若是留在这里,恐怕会影响到他的计划。>
“如你所愿,我会带着解缙一起去。”朱棣有些为难地说道,他的儿子很聪明,不是二弟和三弟那样好糊弄的。>
“但我不在乎你的所作所为,大明的根本不容有失,除了朝拜,四子朝贡,边境调动,都要征求我的意见,不要擅自做主。”朱棣叮嘱道。>
很明显,他是担心自己的儿子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毕竟这一次让他去监督国家,实在是有些冒险。>
朝中大部分文臣都是皇子的人,军方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真的要逼他退位,他很有可能会被推翻。>
朱棣这么做,其实也是一种考验。>
皇帝的所作所为,都是有目的的,但真正明白的人却很有限。>
朱高炽站起身来,抱拳说道:“我记住了。”>
“好了,你去做些事情,朝中的事情,都会被送到了东宫,我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朱棣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尝试一下。>
他自从登基之后,每天都要忙得焦头烂额,一年的假期都是有限的,现在好不容易能放个假,就算是皇帝陛下,也是乐见其成。>
“我先走了。”>
东宫里,现在的气氛很是融洽,仆人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毕竟,这位太子爷监国,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分量的事情,东宫里的下人们自然是心知肚明,就算是到了别的地方,也会受到一些人的尊重。>
然而,作为皇储的朱高炽和太子妃们,依旧保持着一贯的作风,反而更加的低调。>
他每日都在皇宫之中,与朝堂上的重要人物打交道,没有任何的谋士,也没有任何的谋士。>
那些想要拉拢关系的人,都失败了。>
大明四年,六月底。>
帝发京城,游历四方,但大多都是在北疆,尤其是在顺天。>
京城门外,太子殿下正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为皇帝送行。>
“朝堂上许多事情,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