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朱能等都跪倒在地,领旨道:“属下遵命。”>
“陛下万寿无疆。”他身后的文武百官也是纷纷跪倒在地,这声音是从奉天殿中传来的,就像是满朝文武的声音。>
这就是大明,一位刚正不阿的明君。>
有些大臣不愿开战,却不是畏惧战争,关键时刻,我们这些文人也能出兵平定天下。这就是大明的文人,哪怕身体单薄,也有一种豪迈之感。>
原本的大部分兵力都被抽调到了边陲,而在王宫之外,驻扎的兵力还不到十余万。>
这是五大军团的统帅京八大军团,五万多人,五大军部,以及神机营,五大军部,以及靠近王宫的野战军。>
这些都是京中挑选出来的士兵,但无一不是大明最强的精兵。>
长安街上,民众们都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军队,作为大明子民,他们当然要为自己的军队送行。>
水泥路的两侧,有士兵在前开路,这是一条宽阔的大道。>
朱棣站在承天门的高台上,望着远去的军队,尤其是当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匹骏马之上的人影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满足的笑容,他的脸上充满了骄傲。>
这些年来,他对自己的儿子并不怎么重视,可现在,他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朱棣都有些不敢置信。>
毫无疑问,他是最好的接班人。>
“我们该回家了。”朱棣对着侯显吩咐了一句,便转身离去,但他的背脊依旧挺拔,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军队经过,盔甲鲜明,各种炮台,都显示出了大明军队的强大。>
一路上,人们都在为他祈祷。>
“好一个大明朝的军队!大明一定会赢的!”>
“好一个大明朝的军队!大明一定会赢的!”>
“好一个大明朝的军队!大明一定会赢的!”>
民众们的呼喊声震动了整座京师,令人激动。>
远征军出了城外,向着南方进发。在南直隶的时候,他们的军队很快,但是出了南疆,他们的速度就会大打折扣。>
大明的道路并没有铺满,而且没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军队需要大量的粮食和大炮,才能让他们的行动变得迟缓。>
一直过了大半个多月,大军抵达广西的边境镇远州,这是安南周边的府州,也是安南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地方,因为镇远州属于湖广的宣宣使。>
然而,当军队抵达镇远州之后,却是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
一处平地之上,一座座明军营连在一起,一眼望不到尽头,宛如一条燃烧着火焰的巨龙。>
唐军在大营的外围来回巡视,彼此都能看出彼此眼中的警惕。>
唐骑是大明的斥候,主要是侦查敌情,汇报情报。>
塘骑以塘为单位,每塘五人,互相监视,不能离开对方的视野。>
大营中,依然有不少的军士在守卫,不少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
但大营之中,却是一片明亮,众多的军士们,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但所有人都没有吭声,静静的站在帐篷门口,生怕吵醒了里面的人。>
朱高炽端详着自己的帐篷,旁边放着一张简易的床铺,朱能就在他的身边,他的脸色已经变得有些难看。>
这位医生也是束手无策。>
在军队抵达镇远城之前,南大将军程国公就一直卧床不起,到了镇远县后,他的病更是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朱高炽望着躺在病床上的朱能,知道他奄奄一息,不由有些难过。>
这名国公,是父亲在荒蛮之地的时候,与父亲并肩作战,是父亲最信任的人。>
但现在,他已经奄奄一息了,或者在南方的路上病死了,朱高炽心中充满了悲伤,这可是大明最重要的一颗棋子,失去一颗就会失去一颗,失去一颗,就会失去一颗。>
“大人,现在,我的身子,不能再指挥我的大军了……平征安>
等我走了,张辅就可以取代我统帅军队了。只可惜,我不能跟着你,也不能为你出头了。”>
“我...我好想回到凉城,我要见见皇帝,见见我的几个哥哥……见我的亲人。”>
朱能躺在病床上,说话都有些结巴了,看起来气色也是好了许多。>
朱高炽明白,这只是一种垂死挣扎而已。>
但是他仍然坚持说:“成公爷,朕正等着你站出来,为我大明朝打下一片江山,父亲也要靠你赚钱,成国公,你可要好好养伤了。”>
朱高炽说着说着,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回忆着往事。>
朱能从小就是父亲的人,朱高炽对他的印象,也是极深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