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燕王就能脱险,此为皇帝一利也。”
“二利者,是让瓦剌和鞑靼攻打我部,耗损我军实力,逼的我军与他们交手,两败俱伤。”
“这三么……便是关门打狗,皇帝可以乘此机会,将瓦剌和鞑靼的精锐消灭在大明境内,就在江南。”
听到这一石三鸟之计,朱权脑门都出汗了。
他突然感觉天快要塌陷下来:“先生,可有解救之策?”
麾下一名将军说:“先生此话不对吧,皇帝这样做,不等于失信于天下么?让蛮子进兵我大明,他不怕这两个部落掠夺大明其他城池?不怕百姓遭难?”
确实,做皇帝的,都要脸面。
解士仁叹息道:“将军此言不假,可皇帝深谙人心,他料定王爷此时不敢放弃江南的任何一座城池,否则民心不存。再者,在那些蛮夷进兵来江南的途中,皇帝很可能密令各地太守、总兵尾随而至,断他们的退路,逼他们强行攻打我江南。”
“这些都是先生的猜测啊,先生说这是皇帝的计谋,那皇帝如何给那么远的人下旨呢?如何能绕开我江南,下旨到我军北方去呢?”
“这还不容易解释么,皇帝飞鸽传书,密令锦衣卫传旨,这是最容易的。”
朱权不耐烦的摆摆手:“行了!大家都别说了,还是听一听先生有何退敌之策吧。”
实话说,解士仁现在没什么好的策略。
想必,瓦剌和鞑靼已经开始叩关了,他们都在北方,一左一右,两边攻打,如果现在调兵过去,是完全来得及的。
可是这样一来,镇江必定遗漏,燕王朱棣就会从镇江突围,在江南腹地攻城拔寨,因为朱棣军中断粮,他不攻城,粮草就难以为继。
就是说,外有强敌两股,内有燕王为患。
而朱权精锐三十五万,压根不够用。
“王爷,只能放弃镇江,然后令大军抵御瓦剌和鞑靼,并且大局征兵。”
“放弃燕王?不行!现在放了他,那就等于看着他龙入大海!江南腹地将会一团乱,他在镇江啊,这是往本王心窝子里扎刺!绝不能放过他!”
“那就用第二条计策,包围镇江的兵马,撤出十万来,一半抵御瓦剌、一半抵御鞑靼,并且下令各江南州府,强行征兵百万,边打边征兵。此时征兵,对将士的军饷要增加五成,否则断然办不到。”
江南这么富裕,军饷的事好说。
朱权嗯嗯点头:“好!就依先生之计。列位将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