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允文和皇后都大怒不已。
五万人,只带回来不到五千,这些可都是精兵啊。
“这个耿炳文!草包一个!”
吕皇后叹息道:“他本来就不如朱棣,皇儿,朱棣跟随先帝几十年,打了多少硬仗,耿炳文的资历毕竟不足啊。”
“娘,是不是让盛庸去?”
“你只想着打仗,你考虑到国库的情况么?各地的税收还没上来,国库现在钱粮不足,必须先照顾这个。”
朱允文一听,吩咐太监:“传黄子澄、齐泰、方孝孺来见。”
三人火速赶到宫中。
就对朱棣用兵一事,三人各抒己见。
黄子澄认为,在朱棣扩展势力之前,命北平附近其他城池封闭,因为破城需要消耗很大气力,这样可以逐步削弱朱棣。
齐泰说,应该派人去朱棣身边策反,以重金将他那些能打仗的将军给网罗回来。
方孝孺则是主张正面迎击,因为朱允文是要称帝之人,要做皇帝的人,必须行光明正大之道,免得被人诟病。
三人想法不一样,听的朱允文云里雾里。
吕皇后则按耐不动,仔细想着该怎么退敌。
大殿上一度沉默。
皇后终于发话了:“三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本宫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
“愿听娘娘高见。”
“给耿炳文增兵两万,同时盛庸率二十万兵马垫后,再给李景隆传书,让他带兵在后方偷袭朱棣,三面夹攻。本宫就不信,这朱棣还有机会能突出重围。”
一群男人还不如一个女人,三个大臣自惭形秽。
皇后又说:“齐卿家之言,也可做考虑。可秘密派遣锦衣卫去北平,潜入燕王身边,伺机暗杀。他死了,敌寇不攻自破。”
这是融合了三家之言啊,不愧为皇后。
但好像又不是。
缺少了两点,其一,钱粮的事没能解决;其二,李景隆正在对付瓦剌,很难抽身。
这两点,方孝孺说了出来。
“方卿家说的对,但瓦剌只是外寇,早晚会肃清的。关键问题在于朱棣,先灭了他再说。至于钱粮么……你们三个人,三个脑袋,就不会想到好办法么?”
三人面面相觑,国库钱粮不够,只能等税收啊。
难不成,还要去民间抢劫么。
皇后扫视三人:“你们三人都是允文的近臣,将来还要封侯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