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有些为难道:“陛下,压水井能够从地下将水汲取出来,就是因为它的密封性。”
“如果使用竹子或者是其他东西的话,密封性很难保证,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铁管,铁管与铁管之间,通过螺纹相互咬合,能够尽量保证其密封性。”
朱由检闻言,并未太过失望,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旋即又问道:“水井里面的密封,你们是怎么做的?”
方以智并未直接回答朱由检的问题,而是对一旁一名工匠吩咐道:“取一架水井来。”
工匠领命而去。
稍顷,一架水井就被这名工匠一个人,抱着走了出来。
方以智上前,从零件堆里找出一块圆形的皮垫,对朱由检展示道:“陛下请看,这就是臣等用多层羊皮做出来的。”
朱由检接过皮垫,认真的打量后,点头道:“不错,你们很不错。”
“所有参与造水井的相关人员,拟定一份名单,上报司礼监,朕会酌情予以赏赐。”
“草民(学生)等谢陛下圣恩!”
“该朕谢你们才是,水乃万物之源,无水,则禾稼弗能获粟,人畜且竭而死,你们能够制造出压水井,实乃功德无量!”
朱由检看着面前十几人,朗声回道。
“草民(学生)等不敢!”
“好了,将这口井按上吧。”
朱由检对几名工匠吩咐了一声,对方以智招了招手,像一边走去。
“密之,这压水井的产量如何,成本几何?”
“回陛下,水井所用的铁管,虽不用和铳管所用那般要求严苛,工艺也算是成熟,但大明各处对钢铁的需求,都在与日俱增。”
“科学院、内廷和工部的钢铁工坊,就算是每日都连轴转,所生产的钢铁也依旧是难以满足所需。”
“其次就是成本问题,就像陛下刚才所说,刚铁的成本,终究还是有些高了。”
“一口水井,加上三根铁管所需熟铁就要在两百斤左右。”
“按照现在各工坊的熟铁价格,不算工钱,两百斤熟铁就需要十二枚银元(万历年间一斤铁大约三百文)。”
“再加上钢铁工坊的工钱和打井所需要的花费,臣粗略一算,一口井的成本大约在二十枚银元左右。”
“二十枚银元……?”
朱由检听到这个数字,也是一阵头大。
二十枚银元,如果是在京城或者是江南,十户人家共用一口水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