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
曦儿的嫁妆出了门,整整八十八台,街上看热闹的人哪个都羡慕,可人家有个好大哥,这就是福气。
平安带着沐阳和两个十岁多的弟弟送亲,身边跟着一众好友,还有小武、林峰、二强、三强他们。
梅娘看着曦儿坐着喜轿出了门,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万长生早已经双目通红,养了十六年的女儿,就这样送到了婆家,要说还是生儿子好啊,长大了娶一个回来,还能给家里带好几个娃娃。
沐萱有些好奇:“祖父,祖母,今儿多热闹啊,你们为何还哭呢?”
阿妩不好意思抱起女儿:“萱儿,你姑出嫁了,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祖父祖母心里有些伤感。”
小姑娘“哦”的一声,想想又脆生生道:“可姑父家就是外祖父家呀,坐车车一会就到了呀。
娘,哥哥都跟爹爹去了,我为什么不能去?”
万长生抱过孙女:“萱儿,咱们看看叔太祖去,他要是伤心了,你就劝劝他。”
“好。”
梅娘擦擦泪笑了:“我还没有小孙女想的明白,是啊,没什么好难过的,三天两头都能见面。”
话一落,泪还是落下来。
女儿嫁出去了,到底还是不一样了。
……
平安回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阿妩,说了不必等我,萱儿睡了吗?”
“爹爹,萱儿在等你呢?”
小娃娃坐起来,小鹿般的大眼睛看着他。
平安的心一下子就化了,这个小女儿刚刚两岁半,说话就跟四五岁孩子一样的老练,你说什么她都懂,以至于平安又开始疑心女儿也是穿来的,事实证明她应该只是跟她哥哥一样,就是单纯的聪明。
“爹爹,萱儿还想听你讲故事呢,不然等我去庄上,拿什么去讲给那些祖祖听?”
小姑娘的声音百灵鸟一样脆。
“可是爹今晚喝了许多酒呀,脑子都是糊涂的,偶尔歇一两晚不讲也没关系是不是?
那些祖祖要听,你可以把之前的故事再讲一遍给他们听,萱儿,你已经开始识字了,以后得自己学着讲故事了。”
萱儿有些懵:“爹爹,会识字就会讲故事吗?那为什么祖祖们都识字,还要我讲给他们听?”
平安往炕上一躺:“哎呦哎呦,爹爹头好晕,哎呦,晕了晕了。”
他头一歪,眼一闭就不动了。
“娘,爹爹真的晕过去了,要不要祖父来扎一下?”
阿妩无奈道:“你爹今晚喝了许多的喜酒,那些酒让他肚肚很难过,不过睡上一觉后人就舒服了,萱儿,你陪爹爹躺着,我去给你爹洗脸洗脚。”
小姑娘乖乖的躺在平安身边,还伸出一只小手在他肚子上轻轻的拍着。
平安的嘴角翘起来,小沐阳太忙了,简直跟他一样忙,一个月只回家三四日,剩下的时间不是在书院就是在庄上,他今年春已经去书院读书了,进书院不过三日,先生就把他换到 岁的大孩子班了,因为教什么他都会。
现在小萱儿也隔三差五就去庄上,理由是要给这些祖祖们讲故事,就是他经常讲给孩子的睡前小故事。
这小闺女简直跟她哥哥一样聪明,说的故事一般都能记住,实在记不住的,她也能不慌不忙地遮盖过去,主打一个声情并茂,现在庄上的老人们都离不开她了。
尤其是太后娘娘和她的太师祖母,简直疼进了心里。
阿妩帮平安洗好脚:“要不要给你弄一些蜂蜜水?”
平安睁开眼,笑眯眯看着她:“我可是千杯不醉,这点酒还难不倒我。”
阿妩递给他一封信:“傍晚收到的,巍师傅的人送来的,说明日早上再过来。”
平安坐起来,石三爷元宵节后离开京城回了紫藤山,那时候他是想他跟着一起去的,可那会太忙,实在走不开,去紫藤山一个来回得小两个月。
“阿妩,巍师傅的求救信,石家庄大老爷前些日子骑马出了事,腿骨断的厉害,他们那里的大夫治不了,想我跟师傅去一趟,老太爷因为此事受了惊,卒中了。”
石家老太爷老夫人都是七十五六岁的人了,在这个朝代算是相当高寿了。
阿妩也坐起来:“那你得跟皇上请假,应该可以吧?”
平安点头:“别人不行,紫藤山的主子肯定行,只是这样一来,我得离开家三个月了。”
阿妩低声道:“没事,沐阳并不在家,萱儿又乖,家里做事的人又多,我不过动动嘴皮子,安排安排就行。”
平安搂住她:“等孩子大一些,我想办法辞了职,带你到处转转。”
阿妩笑出声:“大先生辞职是因为年纪大了,先生辞是因公受了伤,你现在才二十五岁,皇上能同意?”
平安一想也是。
“那就晚几年?”
……
张瑾玉看着窗外淡淡的月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