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有些类似,但仍然有很多不同。
现在,他们还没真正完成飞机的转型,而且,看着一旁坐着的三名英国飞行员,张会期隐隐觉得这次任务不同以往。
“因为氢弹是南洋与英国共同研制,所以,英方的亚当少校一行人,将参与此次任务。”
洪东升上校看着张会期说道。
“作为你的副手,你明白吗?你们有三天的时间进行磨合,明白吗?”
“是,”
一旁的亚当少校则起身说道。
“少校,我飞过喷气轰炸机,也驾驶过c707、c717,我相信我能够做好你的副驾驶。”
张会期点了点头,说道。
“合作愉快!”
在接下来的三天之中,这个由两国最优秀轰炸机飞行员组成的机组,便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作为拥有数千小时飞行经验的驾驶员,他们很快就掌握相应的驾驶技术。
1月24日,上午九时,联合机组离开了飞行任务室,在他们进入机舱后,装弹车将一枚重达10吨代号为“团结力量”的氢弹装入弹舱,在xb1轰炸机缓缓滑行时,数百公里外的试验环礁处,也进行了最后的清场,环礁上的人员都是乘直升机撤离的。
为了获得试验数据,他们准备了1300多个测量仪器密切监测,传感器放置在环礁周围的混凝土桩上,传感器被特殊的辐射屏蔽罩内。许多军用车辆也被放置在范围内的混凝土桩以评估爆炸的影响。
对于没陆上试验场的南洋来说,这是唯一的选择。
“其实,第一次试验用高塔引爆更稳妥一些。”
在距离试验场100海里外的观测船上,梁振华随口中说了一句,但一旁的同僚却说道。
“成本啊……不说试验器材,就是造氢弹的成本就在那里摆着,别的不说,就是氘和氚的价格就高的惊人,生产一克氚的造价为71630元,而一克纯度90%的锂-6为538元,这么昂贵的成本,当然要尽可能一次完成试验了!”
众所周知,氘和氚是聚变的主要源头,氘可以从海水中提取,而氚则非常难以获取,在大自然中几乎不存在,需要在反应堆里用中子对锂进行辐照获得,所以造价高昂。
而为了降低试验成本,原本应该先塔爆再轰炸机投掷的两次试验,改成了一次到位——第一次试验即由轰炸机投掷。很快,观测船的雷达员就报告道。
“轰炸机过来了!”
轰炸机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