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生,多瀛海电子公司的老板,台岛人。一米七不到,身材中等,四十岁出头,脑袋已经是地中海。>
在他办公室的茶桌后,林海生正在泡工夫茶。>
“这是我们阿里山出产的冻顶乌龙茶,好喝到顶哦。”林海生一边说着,一边倒上一杯茶,递给对面的刘平武。>
茶杯很小,里面的茶汤估计半口都不够。>
刘平武接过来,先看了看。>
“嗯,茶汤翠绿带金黄,汤色正。”>
再把茶杯放到鼻子底下闻了闻。>
“清雅飘逸,带着浓花香。好,香气妙。”>
小口小口地喝下去,在口腔里略加回味,再咽了下去。>
“醇厚韵久,回甘绵长,有着明显的炭焙味。味道纯。”>
林海生翘起大拇指,“刘先生也是懂茶之人啊。”>
“跟着几位台岛的朋友学的。这么好的茶,对我来说,就是牛嚼牡丹。”>
“哈哈!”林海生笑了几声,转到正题上。>
“刘先生前天打电话给我,初步聊了聊,我飞常地感兴趣。邀请你今天来呢,就是想聊聊,怎么合作?”>
“林先生,你不邀请我,我也要腆着脸来拜访你。你可是财神,在电子行业里,你是深藏不露的大腕。”>
“过奖了啦,都是朋友的抬爱。”林海生双手合掌,非常谦虚。>
两个手腕上分别带着的金刚菩提和蜜蜡佛珠,跟着一起晃动。>
“林生谦虚了。这一行,不是谁,就能低价吃到超凡厂转出来的货。超凡厂为米国国半、仙童、代工二三极管,产量最大。每年都会有数百的不良品转出。”>
“说是不良品,其实也就是没有达到这些大品牌的高标准而已。真正的品质,跟日翰品牌的一样,比台系的还要好。现在被林生全部吃掉,打上台岛盈海品牌,卖得风生水起。”>
“我今天来谈,就是想跟林先生谈谈,如何合作,把盈海的二三极管,推广到内地那些大厂里去。”>
林海生端起茶杯,慢慢喝掉,再给刘平武和自己满上一杯。>
“刘先生的高见,林某洗耳恭听啦。”>
“我大概猜测,林先生的货,一半是出给珠三角的台系电子厂。但是这些电子厂,对林先生知根知底,压价特别狠。>
“盈海的二三极管,给台系厂,出货数量是非常惊人,但是利润却十分感人。反倒是内地大厂,这些年发展迅猛,需求量非常大,又给得起价格,利润有保证...”>
“哈哈,林先生,这是我胡乱猜测,不知猜对了没有。”>
林海生打开桌面上的一个木盒子,从里面拿出一支雪茄,要递给刘平武,被拒绝了。>
“我不吸烟,这么好的雪茄,不要被我浪费了,林先生请自便。”>
林海生用夹剪剪掉了雪茄的屁股,含在嘴里,右手抽出一根巴掌长的火柴,哗喇划燃,凑到雪茄头上。>
林海生一边嘴里不停地吸着,左手轻轻地翻转着雪茄,让它被均匀点燃。>
等到火柴燃得差不多,雪茄也点燃了。林海生深吸了一口,把火柴丢到烟灰缸里,吐出一团烟雾,浓郁的香气飘荡在房间里。>
“刘先生是个有心人,猜得 不离十哦。你现在上门来谈,想必是在内地厂子里有人脉?”>
“人脉,都是挖掘出来的。我要是所有内地电子大厂里都有可靠的人脉,也不会坐在这里,跟林先生相谈甚欢了。”>
林海生右手夹着雪茄,指着刘平武点了点,“我飞常喜欢你的坦诚。说说,你想怎么合作啦?”>
“林先生为了开拓国内大厂的销量,煞费苦心。甚至开创了合伙制的销售模式。手下的资深销售,按照一个成本价来核算。超过这个成本价出售给客户,利润由销售和公司五五分账。”>
“林先生,我没说错吧。”>
刘平武当然没有说错。>
林海生的这个销售模式,很有吸引力。>
定下一个成本价,比如0.5元每颗,市场价格是0.6到1.0元,你卖给客户1.0元,利润是0.5元。客户回款后你马上可以拿到0.25元的利润分成。>
销售卖得越高,或者数量越多,分到的利润也越多。>
上一世,光刘平武知道的,此后的两三年间,有五个人因为这个模式,跟着林海生赚到了第一桶金,然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行业小有名气的人物。>
林海生会亏吗?>
肯定不会亏。>
他制定的成本价里,已经包含着足够的利润。而且这个销售模式,只针对有客户群的资深销售人员。>
刚入职,或者业务水平一般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