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建道场。”
这点方毅心里十分清楚。
国内文化名山素有“三山五岳”之说。
五岳大家都知道。
其中三山指的是黄山、庐山和雁荡山。
曾经的黄山有很多和道教有关记载。
比如黄帝在黄山跟容成子和浮丘公炼丹得道飞升。
又比如隋唐时期,有九龙观、升真观、步云亭等一系列知名道观坐落。
可是伴随着明末清初道教式微,满清依靠藏传佛教笼络蒙藏两族,汉传佛教得以兴盛。
因此,许多黄山的道观被逐渐废止,甚至是改道观为佛寺。
最后,近现代社会又发生了很多事。
不仅道观没有了,就连佛寺都寥寥无几。
自然,想在此处重新建一个道教道场的话,相对而言难度系数低些。
不过即便这样,方毅看到文件里规划的“四万平方米”也不由感叹,陆亭松手笔确实很大。
要知道天师府占地面积也不过四万两千平米。
可毕竟嗣汉天师府是道教正一派系执牛耳者,还是古时朝廷赏封的,所以陆亭松有意把要给方毅建立的道场占地面积控制在四万平方米,其目的是怕引来非议。
此时,陆亭松将文件恭敬地送到方毅的面前,“真人,请签个字,签完字就可以动工了。”
尽管诱惑力非常之大,可方毅还是摇了摇头道:“我没时间打理道观,要不……算了吧。”
陆亭松笑呵呵地说道:“不需要您亲自打理,等到道场建立完毕,我帮您找人慢慢经营。”
他停顿了一下,兴许是怕方毅拒绝吧,又补充了一句,“我知道您对金钱不感什么兴趣,可是您家里人呢?这座道场只要经营的好,便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
这句话说到方毅心坎上了。
自己是不需要钱。
或者说没那么的需要。
可不代表家里人也不需要。
最重要的是,有了道场以后,自己就等于拥有了宗教“势力”。
方毅思考半晌之后,还是决定答应收下道场,“行,拿只笔给我。”
见他答应,陆亭松大喜,“好,我马上拿给您。”
随后,他从表袋里拔出了一支钢笔。
方毅一边在上面签字一边说道:“老陆,谢谢。”
听到方毅改变称呼,赵有德和宁中书一脸羡慕。
陆亭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