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大一课程的老师水平也是高下不一,比如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老师就是一个年轻的讲师,课程慷慨激昂,然而很多都不是书本上的内容,讲着讲着就跑偏了,完全是天马行空。
不过他讲的那些故事非常有趣,不少都是野史,比如对导致一九零零年稿。
曾师祖的文稿是分册的,记录在各种各样的本子上,中间存在一个将内容接续起来的工作。
而且这些内容其实各有择重,分别存在于四部著作里,因此哪些内容归于那部著作,又有一番考量。
等到这些确定下来以后,还要对内容进行学习,考证和勘误。
这是最考验学术水平的一部分,在曾师祖以后,音韵学和文字学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周至用甲骨文的研究成果勘误《说文解字》,又比如用苗语和日韩越等受中国影响深远的泛亚文化圈语言发音佐证《切韵》《广韵》,都是最新的研究方向。
这就还涉及到用现有学术成果对曾师祖的论著进行增删查改的过程,也是涉及学问最多最细的部分。
按照辜老的指导意见,就是要做到“一词一字,皆有来处”,这工作量可就大了。
关键是很多曾师祖的著作大几百万字,里边旁征侧引了无数知识点,还有很多信手拈来的,也没标明个出处,需要周至将之一一找出来并且论证其正误。
今天一个上午差不多都能用来干这事儿,将自己明白的东西补注下来,不明白不知道的,列为待查条目。
黄瑞山坐在周至的边上,看到周至一个人在那里埋头书写,心想老师虽然讲得好,可是这也没啥好记的呀,于是凑过去看周至在写啥:“你干嘛呢?”
李一佳坐在另一边,也凑过头来:“文言的,看着挺高深呢。”
“这是一位老教授的遗稿,”周至说道:“我学习的材料。”
“上课都不认真听讲。”黄瑞山是属于天赋不行拿力气硬凑,跟杨和同一类型那种人,对周至这套方法有点吃味。
可是周至的回答更气人:“我从高中起上课就从没认真听过讲。”
“……”
一边李一佳这脑残粉还给周至找补:“反正老师讲的内容压根都不会考,跟课本上的完全不一样,,下来大家还不得背书自学。”
“你们最好还是听听,”周至埋头做着标注:“六月二十一日十一国外交照会算是奇葩外交丑闻,直接引发的系文科生,也都能够意识得到国家对信息产业的扶持和推动,完全可以用心态迫切来形容,而如何操作使用计算机,也是所有大学生都倍感好奇的科目。
然而那是理科生的主场,对于文科生来说,对键盘的使用还没有练熟的话去上机,纯浪费钱不说,还容易遭到左右的鄙视嘲笑,都丢不起这人。
和恒是香港著名的大集团,他们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肘子这法子能不能成不知道,但是起码思路就值得肯定,属于挖资本主义墙角补社会主义的地基,值得表扬!
除了李一佳有些微的失望。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