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呼机和座机都留给你吧。”周至也挺喜欢这外贸粗豪气质细腻的中年汉子的:“就是很快便要去bj,回来后就得回夹川读高三了,下次见面都不知道啥时候。”
“反正以后来蜀都就过这儿来玩,我这儿茶多。”
“老张你这就偏心了啊。”老柴说道:“我们来了这么多次也没见你发名片。”
张诚也只是微微一笑不理老柴这茬,将彻底溶掉底漆的石榴尊用清水反复刷了底,取过软巾擦拭干净:“篆刻底款,年代对得上。大开门的物件儿,捡到宝贝了。”
“啥意思?没听懂。”老柴的好处就是不懂就问。
“豇豆红釉是康熙晚期创烧的瓷种,当时的官窑底款大多数都是青花楷书的‘大清康熙年制’,晚期开始使用少量的篆款,其中又分了写款和刻款。”
“这个石榴尊的底款就是明显的先在胎底上刻字,再用铜釉书写,刻款款式的年代和石榴尊创烧的年代完全一致,加上这个大开门的底款,真品无疑了。”
“算是我运气好。”周至点点头,有转了一下石榴尊:“也是它运气好,不然被贩子随意放置,碰掉一点坏了品相,都是损失。”
老柴几人也见过不少的瓷器,但是康熙官窑篆刻款也是第一次见,毫无疑问这是老康窑最隆重的底款印制,所对应的瓷器也是最高规格的官窑瓷器。
于是这个瓶子在几人的眼里,突然就变得尊贵无比,美丽非凡。
的确更漂亮了呃,不过自然阳光的加成只占了很少一点,更多的是心理作用。
“这次鬼市子就淘了这么些东西。”周至说道:“张叔给我介绍介绍你的藏品吧。”
“自己看去,我再研究研究崇祯青花,”张诚摆了摆手:“东西漏掉就算了,研究的机会在漏掉就是不该。”
“我也看青花。”老柴也不愿意放过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于是店里的人分成了三部分,两个研究崇祯青花,两个研究康熙篆刻底款,一个瞎转悠。
应该说大雅斋的底蕴是不错的,张诚绝对经过名师的指点,柜台里收集的东西都是成体系,有次序地拜访的。
比如两个柜台的青花和粉彩,都是按照康雍乾道同光一路摆下来的,行家一眼就能够看出这家老板的眼力。
除了清三代,镇店之宝应该是一件德化瓷罗汉像,剩下的就是一柜台的杂项小件。
“张叔你这几个朝珠怎么卖?”周至发现里边有十多个颗保山南红朝珠,想到自己手里也有余大爷相送的一些,便动了收集的心思。
“喜欢就送你了。我柜子底下抽屉格里还有,一共二三十颗吧,都是不全活的东西。”张诚拿着放大镜研究青花瓷器头都不回:“就算观摩费了!”
“谢谢张叔!”周至也不客气,打开柜子将珠子都收了起来。
朝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配饰,是清代朝礼服的配挂,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上方可佩戴。
朝珠的格式是一百零玩摊子上,常常都有零散的南红和翡翠珠子,卖得也非常便宜,和铜钱一样的价格,一两块钱就能买一颗。
然而似乎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将珠子收集起来重配成珠串这件事儿。
周至现在已经收集了一批朝珠的配饰,甚至还包括了佛头,背云,底坠等等,南红珠子和翡翠珠子也有百十来颗,但是大小不一,还凑不成整串。
既然老张乐意送,周至也就不客气了,就是不知道加上这批珠子后,南红朝珠能不能凑齐。
古玩行讲究个“三年不开张开张管三年”,店里倒是清净,大家给自忙活间就见一人推门进来:“转了一圈不见人影我猜你们就在这儿了!肘子你咋回事儿?呼你也不回!”
“哎哟呼机没电了。”周至这才想起来看自己的呼机,发现改换电池了。
“舒意有事儿找你。”来人正是费观:“安排他们在外头吃东西呢。”
说完又冲着张诚拱手:“师兄。”
“师兄?”周至感觉好奇怪,都说夹川地方小人识人,看来这蜀都也不大嘛!
费观笑着跟肘子介绍:“都认识了吧?这位张诚,他师父,跟我们工美张老是师兄弟,都是当年老琴台古玩行的伙计,因此咱俩算是同门师兄弟。”
安装最新版。】
“别,没这么亲热。”张诚哈哈一笑:“师叔可从来没认过你这弟子。”
“你们先聊着,我去问问舒意啥事儿。”周至说完推门出去了。
付霞正大口大口地吃着肥肠粉,这妞还知道肥肠粉泡锅盔,吃得比一小口锅盔一快子粉的江舒意还要正宗。
“舒意你困不?”周至问道:“还有一会儿才能回去。”
江舒意摇了摇头,掏出一个本本来打开:“你看看,我觉得你肯定喜欢这些东西。”
周至将本子接过来,发现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些书名。
《宣室志》,《剧谈录》,《金华子杂编》,《宣和画谱》,《芥子园画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