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江舒意的声音里到是没有什么情绪,似乎对自家大伯住大别墅没什么感觉:“周至,谢谢你。”
“谢我?”周至担心起来:“是有什么事儿吗?”
“没有,是谢谢你给我爸准备的礼物。”江舒意轻轻地说道:“幸好有准备,要是按照爸爸之前想的那样给钱,绝对不合适。”
“也挺不错的。”周至忍不住开始调侃:“看来压岁钱收了不少,是吧?”
“也给出去了不少。”江舒意那边似乎也有些笑意:“我爸偷偷跟我说,礼物钱回去在还你,我猜他是没带够。要是收到压岁钱,我会给他。”
“没关系,难得回来一次,大家开心就好了。”周至笑道:“都是身外之物,如果你爸需要的话,你跟他说我这里还有准备。”
“好。”
“那你们明天如何安排?刚刚刘副主任说明天要接我们去逛庙会,但是我和干爹肯定要先去蜀大,拜会师祖和师爷爷。”
“我也想跟你们去,我都还没有去过大学校园。”
周至想了想,觉得几位辜教授或者会喜欢江舒意这样的冷清人儿:“你先跟你爸爸和大伯说一下吧,要是他们同意的话,我们就来接你。”
“嗯,周至,晚安。”
“舒意晚安。”
……
……
晚上十一点半上床,对于周至来说算是早睡,早上五点半周至就醒了过来。
他们住的标间,周至和干爹一间屋子,轻手轻脚的起了床,周至翻出一本书,悄悄出了房间,来到招待所前台大厅。
这里有灯光,周至便找了个沙发坐下,将书打开开始阅读。
周至在读的这本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人士大夫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皓首穷经手无缚鸡之力,其实这是个大误会。
大多数的顶级读书人,除了十三经外,涉猎异常广泛。
经史子集其实只是纲领,比如科举,哪怕你把十三经倒背如流,也最多走得到举人一级。
要想成绩更好,就需要锦上添花,内容来自天文地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农工商事,甚至骑马射猎,军务衙务,无所不会,无所不精。
很多人对“八股取士”都表示反感,但是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反感“八股取士”的那些人,他们自身的水平到底如何?
他们反对“八股取士”的根本目的,到底是真心认为这么做对于人才选拔不利呢?还是认为降低录取标准和范围,对自己的进取有利呢?
这个问题宋代苏轼就曾经看得非常清楚。
为什么呢?因为这两样东西,是科举场上,没法背,没法抄的东西,它们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考生真实的水平。
7017k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