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四百九十六章 内外规矩(1/2)

作者:二子从周
“淘鬼市就是这样子了,”周至教着麦小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全凭眼力和水平。”

“这几件东西的确就是料器的,而料器就是玻璃,这一点我也没有骗人。”周至说道:“清代炼器制作受当时工艺技术的影响,的确不如现代高温设备这般熔炼自如,但是匠人们也动用巧思,在工艺受限的情况下,制作出尽量精美的东西。”

“其中一种工艺,就叫做‘套料’,或者叫套彩。”

“套料的意思,就是先制作出一个器胎,比如这件红色螭龙鼻烟壶,底胎就是大开门的,行话叫做‘藕粉地’,这是标准的雍正朝的特征。”

“做好胎体之后,匠人们会给它加温,然后在其上沾裹一层另一种颜色的玻璃,这也是这门工艺被叫做‘套彩’的原因。”

“比如这个鼻烟壶,就是在藕粉地的外面套了一层朱砂红。”

“之后用砂陀对表层进行琢碾,就可以构造出立体而异色的图纹了。”

“所以这个红龙盘绕的粉色小瓶,是真品啰?可是这颜色的确跟你刚才说的那样,是女孩子用的啊……”

“这个观点,其实是现代人的思维。”周至笑道:“这几天你在国博也算是见过了世面,清朝历代皇帝对清新纯净明亮的釉色的追求,你也知道的,还有那些碧玺青金翡翠装饰的朝珠……”

“还有粉彩,也挺少女的。”麦小苗觉得自己懂了:“原来这清朝皇帝的审美就是这样的。”

“对,所以我刚才那些话都是忽悠那摊主的,他那个摊子啊,就这几样东西值钱。”

“你好坏啊。”麦小苗撞了一下周至的肩膀:“明明是真正的清三代,被你忽悠成了现代工艺品。”

“他还拿现代工艺品忽悠我清三代呢。”周至表示不服:“咱们这不是刚刚打平吗?”

“不过这几个小瓶我不想要。”

“为啥?刚刚你不是挺喜欢吗?”

“你说的,那摊主的祖先用过的……好恶心!”

“那就是摊主胡说玩市场上最多见的是民国瓷器,然后就一步跨过元明清,直接干到汉唐宋去了。

汉唐宋三代的瓷器就乏善可陈,汉代原始青瓷除了考古价值乏善可陈,唐代除了三彩,秘色瓷,民间器用也相当一般,周至手里边的几件已经是难得的精品了。

宋代除了五大名窑,其余的同样考古价值居多,五大名窑的东西一般古玩市场上也见不着,反倒是民窑的粗陋瓷器非常的多,然而在行家手里的即便是完整器,甚至都没有五大窑的碎片值钱。

可是在京城大柳树可就不一样了,青花,粉彩,单色瓷多种多样。而且好些年头也够,从明代到现代,全都有。

唯一有些令人遗憾的就是大多数瓷器都带有些微的残缺,比如冲线、磕口、惊釉、开片、伤彩、炸底、失亮……品相完整的还真不多见。

以周至如今的眼力和实力,自然已经看不上这样的东西了,因此逛了好几处,当麦小苗触碰几件东西的时候,周至都没有再说“看着不错”,而是“看不太准”。

偶尔被摊主缠得厉害的时候,周至也会当着摊主的面,给麦小苗讲点文玩的知识,在行话里这叫“亮底”,意思就是你别将我当做羊牯糊弄,大家都是内行。

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摊主就不再纠缠了,而是希望他和麦小苗赶快离开,因为这会影响到摊主的生意。

“这件瓷器从表面看是看不出来问题的。”现在的周至就在对麦小苗进行科普:“但是这件瓷器明显修过。”

“哪里修过?”麦小苗问道。

天光并不明亮,还需要用到手电,但是手电下的瓷器看不出来任何一点的毛病。

周至将麦小苗的手套取了下来,教她用指甲轻轻从釉面上划过:“感觉到了吗?”

“咦?”指甲其实是十分敏感的设备,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麦小苗的直接从瓷器表面一过,就感觉到了有一处地方的和其它地方有所不同:“这里?”

“这里之前有道冲线。冲线是瓷器上的细小裂纹,凡是这样的小裂纹,用指甲来感觉的话都会十分明显。”

“但是更明显的,应该是线痕,就是积累在冲线里的尘垢等留下的痕迹。如果一件瓷器的冲线,看不见却可以感觉得到……”

“那就是做过处理!”麦小苗一下子就明白了。

“姑奶奶你小点儿声!”周至赶紧捂住了麦小苗的嘴巴,对摊主说道:“对不住对不住,她是个小棒槌,只是来见世面的,我们这就走……冒犯了冒犯了。”

“等下!”摊主是个五六十岁的老者,倒也不生气,还微微一笑,从绿色的帆布包里摸出来一个绵纸包,打开后露出了一只小碟子摆在了周至的面前:“妹子是小棒槌,小兄弟你却是行家啊,眼力如此精准,敢不敢再看一件?”

“先生怎么赐教?”周至不由得肃然。

“大家都是混口饭吃,行内行外,规矩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碟子劳烦小兄弟盘一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我的美男夫君 诸天最强BOSS 我被女友gank了 异界御宅召唤师 穿成女配后,手撕绿茶剧本 光脑宫殿 美女的贴身兵王 快穿 剧本使徒 凌天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