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零八十五章 古人很讲究

作者:二子从周
“哟?这么一大包?土特产吗?”周至倒也是没说不要,就和卢妈不停往后备箱塞东西一样,要是拒绝的话,反而伤害感情了。

“就是我这些年在四里具盒,摆放各种大小毛笔用的。

不过这个东西的风格却是清代的,说明白坡瓷器窑烧造的时间跨度非常的长。

再有就是一些像树叶形状的小瓷器,叶子微微上翘,能够容纳少量的水,这东西叫“笔舔”,写字之前调整毛笔的笔锋用的,这个却是明代的东西。

而最早的东西却是一件大器,有一个带槽的底座,上面是一个瓷制的碾刀,碾刀呈圆饼状,边缘稍微有点锋利感,两侧还有一个瓷柄。

这个是茶碾,施的酱釉和绿釉,却是五代的东西,这东西很明显不会是实用器,那就只有一个用途——墓室当中做为明器来陈列。

此外更多的就是拳头大的小水盂,一种是带注口的,一种不带,带注口的是用来微调墨汁浓度的,不带注口的可以用作笔洗。

水盂的造型给制作得像一个小西瓜,带有瓜棱,一个黑釉,一个青釉,但是两个水盂虽然非常漂亮了,制作品级仍然比不上李二瞎子当做添头送给周至的那个。

剩下的器物里,还有两个莲花状一样的容器,下边是个圆座,中间是一圈的花瓣,花瓣中心有个小碗状的凸起,边上还有一些烧过的烟迹。

“这个是不是油灯?要是烛台的话中间那个小碗有点大了。”

“你是不是当做油灯用过?”周至有些哭笑不得。

“对。”老杨对这油灯很不满意:“就是胎有点粗,吃油,后来家里改用气门芯墨水瓶做的煤油灯,这个点清油的就废了。”

“这个既不是烛台,也不是油灯。”周至将一个敞口厚黑釉小碗放到了莲花中间那个碗座上,然后双手端着莲花花瓣将两件东西一起拿了起来:“这东西是配合着这种盏用的,这是五代到宋的习俗,上面这个叫茶盏,下面这个叫盏托。”

“啊?”老杨抽了抽嘴角:“老祖宗们还挺讲究的哈?那我们喝茶用的盖碗,也是从这个变化来的了?”

“也不能说两者间没有一点的关系,”周至笑道:“不过盖碗泡的是清茶,这个里边……”

说完将黑盏从盏托上拿下来:“这里面装的是细茶抹冲打出来的茶汤。”

“老祖宗喝茶可比我们现在讲究多了。”周至继续说道:“光主要茶具就有十二种,称之为‘十二先生’,并各赐以姓、名、字、号,并按照宋代的官制授以职衔。”

“比如茶炉,雅名就叫做韦鸿胪,名文鼎,字景旸,号四窗间叟。”

“姓韦,表示由坚韧的竹器制成,鸿胪为执掌朝祭礼仪的机构,这里当然是谐音。‘文鼎’,‘景旸’,表示它是生火用的,‘四窗间叟’表示茶炉开有四个窗,可以通风,出灰。”

“其余如茶臼,称木待制,名利济,字忘机,号隔竹居人;茶碾叫金法曹,名研古、轹古,字元锴、仲鉴,号雍之旧民、和琴先生;茶磨叫石转运,名凿齿,字遄行,号香屋隐君;茶入,就是用葫芦制作的小茶铲,叫胡员外,名惟一,字宗许,号贮月仙翁。”

“其余茶筛蒙着罗娟,叫做罗枢密;茶帚用棕丝做成,叫宗从事;汤瓶,也就是水壶,叫汤提点。”

“还整得怪雅致的。”卢爸也一直在听,不由得接着问道:“那这两又有叫啥?”

“茶碗叫陶宝文,名去越,字自厚,号兔园上客。姓‘陶’,表示陶瓷做成,‘宝文’,表示器物有优美的花纹。‘去越’意思是非‘越窑’所产,‘字厚’指壁厚,加上‘兔园上客’的号,联系起来,自然就是指的宋代著名的‘建窑兔毫盏’了。”

“而盏托以前主要是用木头制作的,还伴以雕刻,用大漆推光,所以用了一个古代的复姓,姓漆雕,称漆雕秘阁,名承之,字易持,号古台老人。”

“秘阁是皇帝的藏书楼,这里指‘直秘阁’,就是皇帝藏书楼的管理员,兼皇帝的顾问,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官职,这里暗示盏托就像小楼,上面还有东西;‘承之’表示它是器物的底座,‘易持’表示它是为了手持方便而发明,古台表示它气韵古雅,且有盛台的作用。”

“当真是绝了!”张诚鼓掌大笑:“古代的这些玩家都是怎么想出来的?!太有意思了!”

“一件件的都说得出门道来,看来我是没送错!”老杨听得倒是有些云里雾里的。

“多谢多谢,我实在是太喜欢了。”周至更是高兴:“回去我就给摆到书房里!”

只可惜明天要上课,周至没办法跟着老杨考察青神白坡各处窑厂旧址,只好和老杨卢爸约定,等到考古队到来的时候,两人要负责好好接待。

将老杨带来的东西用茶厂的包装纸一一妥善包好,放到纸箱里用干谷草保护起来,确保无虞之后,周至张诚卢巧这才告别大家,上路回蜀都。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
天苍神帝 穿成七零年代娇软小作精 糖心风云 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 大理寺女官 网配之独家授权 隐婚溺爱:腹黑老公,强势宠 李陶陶穿越记 和甜撩鬼王同居 爷,别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