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 錞于

作者:二子从周
“等到少皞之世出现了衰乱,九黎开始乱德,不具备智圣聪明的人当了管理者,巫史这类人员,成了权贵私家的用物,而人民失去了引导者,社会失去了秩序和规则,祭祀变得不知何从,而烝享变得所求无度,人神同位,无有严威,部落同盟的约定规则被随意打破,导致了灾害频繁。”

“而神灵的祝福不再降临,以至于众人年年再没有好的粮食和肉类来享用。灾祸却频频发生,让人的生机不能得到尽情发挥。”

“于是颛顼受命之后,乃命重黎重新制定规则,使复旧常,让神与人不再能够相互侵渎,这就叫绝地天通。”

“实际意思就是该管天的管天,该管地的管地,天上天下、神与人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其实就是把神权约束在宗教领域,而宗教不再可以干预到‘人治’。毫无疑问,困扰西方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问题,华夏其实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就解决了。”

“很多西方人喜欢取笑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其实是他们自己闹不明白而已。”

“那就是信仰人人都可以有但是不能强迫;以及利用别人的信仰等同犯罪这两个东方的概念。”

“所以大家认为,哪种理念更合理?”

“那当然是我们的理念了。”李老三这段时间跟着周至接受文化教育,这文化自信可谓每天提升百分之三十,很多东西以前他是真不知道,等到了解了之后,他也是真自豪。

这里李老三等人没有见过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也太奇特,比如巴人的独特青铜器——錞于。

錞于是一种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军乐器。像一个收颈鼓胸收腹的酒坛子。博物馆这件錞于通高四百三十六毫米,椭圆盘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缩,作椭圆柱形,中空。盘首面径二百五十二毫米;肩径三百一十毫米;足径二百一十毫米。

最吸引眼球的是其顶部的钮,长一百物出土。”

“之前肘子给我们介绍过,楚人尚凤,巴人尚虎,所以巴人的青铜器,尤其是军器上,很多老虎的装饰,这个也属于这种情况,是吧?”张路问道。

“嗯。”周至说道:“《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里说过,巴人的祖先叫做廪君,廪君死后,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形成了人祭传统。”

“唐人樊绰《蛮书》也提到过:‘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白虎之后也’。所以古代巴人崇拜白虎,白虎应当就是巴人的‘图腾’。”

“《周礼》中记载有鼓人,所掌辖的‘六鼓四金’之器。‘四金’即錞于、镯、铙、铎,都是用于号令军士行动之器。”

“錞于我们已经见过了,镯就是我们在秭归见过的钲,钲如果不用绳挂,而是插上木柄持握,就是铙;如果还是绳挂,在里边加上舌头改成铃铛,就是铎。”

高馆长听得直乐:“肘子这个解释倒是简单直白得很,说得也是这几种军乐器的最大特征。抓住了重点。”

“对于巴人来说,他们最喜欢用的就是錞于和钲两种,当然这也不是一般人用得了的,我们在涪陵小田溪2号墓除出土的青铜钲上有二‘王’字,说明巴族首领对内可能还称王的。”

“也有可能,他们是取的白虎额头上的图纹。”周至捂着嘴偷笑:“和中原的王子都不是同源,不过刚好巧合罢了。”

“诶?给你这么一说好像也有道理呢。”高馆长恍然:“那两个王,搞不好真不是中原文字!”

“这个是敲击的吗?馆长你们敲过没?什么声音啊?”叶欣和梁红更感兴趣的是这方面。

“錞于发展到后来,就和钲一样发展成了‘套装’,大小十几件放置到一起,逐渐演变为巴贵族田猎和部落欢宴时的击打娱乐乐器。”

“不过出土类似器物最多的地方实在湘省的石门县,也是巴国实力最强盛时候的地域范围,那里从六几年开始,相继出土錞于三十多个。尤其是八三年年六月,一次性就出土了战国錞于十五件,最高的五十多厘米,十四点二公斤,最矮的也有四十多厘米。”

“錞于的上盖后来也发展出虎、马、龙、蛇等多种钮。但是石门出土全为虎钮,表现了巴人祖先的崇拜观念。”高馆长说道:“不过很遗憾,由于时间久远,已没有一件錞于能清晰发声了。”

“你们还真敲过了?”周至听得瞠目结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
宴楼春 秦时之七剑传人 帝锦天下 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姐姐别乱来,我真不是傻子了 复仇公主到殿下请绕道 残王的贪财妃 逆CP的世界之旅[快穿] 陈凡唐雨欣 无限之真龙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