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每一棵古树我们都编了号,并作了适应性处理,会先将古树四周的粗根切断,让其生出更多的须根;再对古树四周的土壤进行消毒。最后将这些富含须根的古树,连同环境植泥一起,移植到新庙与原庙对应的位置上。」
「还有杜鹃林景观,庙内的杜鹃亭,是由二十四根朱红圆柱支撑的木结构双重檐亭阁,建筑宏大,古朴苍劲,周围一圈树林,便叫做杜鹃林。也是要连亭带林整体搬迁的。」
「不过说是杜鹃林,却是一株杜鹃都没有,全是松柏。」
「这里的杜鹃不是指杜鹃花,而是杜鹃鸟。」周至倒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唐永泰元年,杜甫举家东迁,行至云阳这里,肺病复发,于是寄居张飞庙的水阁中几乎一年,其间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篇,有一首便是‘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他流传下来的诗歌里,写杜鹃的就有四十六首,其中跟这里有关的还有一首挺好玩,里边有‘东川有杜鹃,西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的诗句。」
「这个林子啊,多半和张飞没关系,只和杜甫有关。」
王局长不禁鼓起掌来:「虽然我背不出这两首诗歌,但是方志资料中的记载的确是和肘子的推断一样的,这个杜鹃亭传说就是杜甫居住过的水阁,其下就是白玉潭。」
「对哟。」周至想起门外的风景:「白玉潭下还有一个瀑布,那里也能够照样复原吗?」
崔主任说道:「那里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原样搬迁的。」
「为什么?」
「我们查阅过资料,英国着名的商人阿奇波德·立德曾经在一保所取得了联系,学习到了拆建维修的经验。」
「又比如扣在杜鹃亭瓦脊上的酒杯,是当时的工匠为了木楔不被腐蚀的创举,我们也会给它们逐一编上号搬到新址,保证每个杯子都会回复到原位。」
此外方案里还有一些为了扩大游客容量而设计的游览区,新庙的背面,将移植大量较大树龄的柏树作为背景树,表现张飞刚直不阿、赤胆忠心的勇猛性格;
东区以恢复原庙东区园林景观为主,同时补植一些较大树龄的乔木;
西区恢复白玉潭景观,在桥头望云楼的西侧,设计一个大型的桃花园,突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主题。
前区由于地形改造较大,同时处于从长江眺望张飞庙的视廊上,因此设计为草坪,局部点缀低矮乔木、灌木,形成一个绿化小广场。
原张飞庙没有专用的旅游码头,在新庙规划中,还多了一个囤船码头,将来即便是长江中最大的旅游船,
也可以直接停靠。
这些就不再是奔着保护,而是奔着盈利赚钱去的项目了。
听完了讲解,周至对认真做着笔记的江舒意问道:「舒意,这就是我们国家真正的工匠精神,现在你不再担心了吧?」
江舒意哪里料到周至会在这样的场合里来这样一出,顿时闹了个大红脸,紧张得拿笔的手都抖了起来,低着头轻轻地「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不过周至也没落好,等到从望云楼里出来,下山的黄桷兰木廊上,落在队伍最后的周至,胳膊就被江舒意狠狠揪了一下。
「哎哟!」周至痛得惊叫一声,引来前边张路回头:「肘子咋了?」
「嗯,路路通你看这幅长联写得好,差点给我们漏掉了——
卅里风,舟船助顺,直与造化争权,况淑气东来,定能焕刁斗文章,落花随水留樯燕。
万人敌,召虎侔踪,自是忠忱扶汉,从惠陵西眺,得无念故宫禾黍,望帝有心托杜鹃。」
「上联尾句化用杜甫的‘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来匹对李商隐的‘望帝有心托杜鹃",当真绝妙。」
「嗯,的确不错。」张路举起考察记录用的相机:「那我给你们在这对联前留张影?」
「留一张。」周至笑着拉起江舒意的胳膊,让她挽住自己:「必须留一张。」
江舒意又好气又好笑,刚刚周至这声「哎哟」真是吓了她一跳,生怕他在张路面前说出什么来,现在还在调适刚刚的心慌意乱,也只好红着脸任由周至摆布,倒是刚好将自己娇羞不已的表情留在了照片当中。
过了云阳,再往下一百公里就是三峡真正的入口——奉节。
不过奉节是大景点,既然有自己的考察船,就没必要赶着去奉节白帝城下面挤热闹,因此这一天船只开到了云阳县和奉节县交界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停船的好去处——故陵沱。
这里也是一个移民搬迁的大镇,坐落于长江与长滩和交汇之处的大水湾之上,也是进入三峡前的两个大险滩——小庙矶和石板滩所在。
等到水位起来,一百五十米线会将几乎整个镇子都淹没,两个险滩将不复存在,故陵沱也会变成一个枯水期都能平静行船的旅游景点。
故陵沱周围有十二个小尖山,传说为仙人安定龙脉的阵法,只要寻到金穴安葬先人,后代就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