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到了天化厂门口停了下来,周至起身让江舒意从里座出来,顺便将她的背包从架上取了下来,送她到车门口。
将磁带退了出来,周至将它装进磁带盒,塞到江舒意背包的侧袋里,然后将背包交给她:“舒意再见!等照片洗好, 我就给你送来。”
江舒意接过背包,然后就跟受惊的小鹿一般,红着脸跳下车,站在路边挥手:“周至再见,大家再见!”
车上小伙伴们也对江舒意挥手:“舒意再见!”
大巴车回到汽车站,大家下车相互道别。
冯雪珊, 杨和,周至一路,等到了糖酒公司宿舍门口, 周至将包裹丢给杨和让他先回家,又接过冯雪珊的背包,送她回家。
“塞磁带那一招还行。”等到了电力公司宿舍楼下,冯雪珊接过包裹,冷不丁冒了一句。
“什……什么磁带。”
“小模小样儿!”冯雪珊白了周至一眼,转身上楼去了。
“……”
这次旅行一共花了七天,第二天将胶卷送去照相馆冲洗,然后周至回来,开始和杨和进行暑假作业和预习高二科目。
计划很紧凑,每天早上六点半起来跑步,这时候小伙伴们已经约定好的,目标就是红水河大桥,然后在桥上跑来回。
七点半大家列队跑到广场,练习器械,化事业,这些照片以后文化馆也用得上,这账你得管!
还有,给凌爷爷那里标注方言语法我不好意思要钱,就拿这个费用抵了。
干爹看完照片后倒是颇为满意,最终在听闻周至已经完成了夹川方言田野调查,准备着手开始编纂论文之后,笑眯眯地答应了下来,要求论文第一阶段的整理工作完成后,先给他送过来看看。
又过了几天,杨和提出要回家看看,家里变成了周至一个人。
照片洗出来以后,周至将照片,高二思维导图,论文田野调查部分的抄录件,还有状元笔记高二部分的抄录内容,给江舒意送去。
江舒意对周至的到了异常高兴,两人一起翻看照片,回忆几天里的乐事。
待到看见周至带来的夹川方言田野调查,更是乐不可支。
夹川方言里本来就有很多幽默诙谐的成分在里边,比如倒数第一,就是“吆鸭儿”。
因为人在赶鸭子群的时候,总是处在最后。
又比如形容事情极难处理或某人极度难缠,就会说“巴倒烫”。
巴就是‘粘贴’的意思,就是热汤圆皮子掉手背上,烫得又痛甩还甩不掉那种感觉,这比喻可谓非常形象、生动和到位。
这些话江舒意大多其实都听说过,只不过从来没有刻意去注意研究过,现在看到周至整理出来的东西,时不时地就要忍俊不禁。
聊到近午,江舒意才送周至出来,一起去看了大嬢,江舒意才送周至去天化厂门口坐车。
“你的磁带还没还你。”江舒意还是低头看路,和周至并肩走着。
“那本来就是送你的。”周至微笑道:“不过杜阿姨听到会不会有想法?”
“我等他们上班了才听,我挺喜欢那两首歌的。”
“你现在会唱了吗?”
江舒意脸红了:“快上车吧。”
……
……
当天晚上,老妈来到周至卧室门口:“肘子你出来。”
周至正在埋头写论文稿子,闻言抬头:“妈,啥事儿?”
“我问你,杨和这几天哪儿去了?”
“他说要回家几天啊?”
“他真回家了吗?”
“妈你什么意思?”
“那天我们去江里检查水质,我看到码头上一个人像他。看了好久才能确定。”
“他在码头干啥?”
“挑煤!”老妈有些愤怒了:“你怎么关心同学的?!杨和在码头上挑煤!”
周至傻了:“妈……这个我……真不知道……”
“你们这次出去玩,每人花了多少钱?”
“不多啊,就二十块……”
“那是对你不多!”老妈声音里已经有了哭腔:“你明天去码头,见到他就把他给我拉回来!”
“我现在就去找他……”周至也坐不住了。
“你现在上哪儿找去?”老妈恨恨地看着周至:“还有,找到他的时候,说话要注意方式,杨和能做这事儿,说明他很有自尊的。”
“好。”
等周至重新坐下来,心里的震撼已经让他无法继续写作了。
杨和跟他说要回家的时候,周至以为就跟往常一样,完全没有留意过他的语气和想法。
再想起之前的假期,周末,周至去白米乡的时候,杨和都陪着自己玩,可能他当时心里的焦虑和彷徨已经非常严重,不过从来没有在自己面前表露出来过,而是陪着自己一起疯,一起闹,一起钓鱼,照鳝鱼,抓田鸡……
也怪自己,上个寒假让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