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大厅内,五名考官相对而坐。
因为州试级别仅次于殿试,所以即便是本土的代表,豫州学宫也仅仅只有学宫院长一人有资格担任考官。
其余剩下的四人,一人是豫州州牧,两人出自皇室学宫,至于主考官,则是由圣院派遣的老师,不远万里的前来担任。
“豫州读书人的心志可以啊,要我那个时候旁边要是碰到了姜陵这种家伙,出来非揍他一顿不可。”
来自圣院的考官是一名憨态可掬的胖老头,名叫徐泉。
他笑着的时候一双眼睛直接被肥肉挤成了两条缝,留有一条长长的胡须,肤色颇白,形象有点像老百姓心中的土地公。
其余几名考官听着他的话,汗颜干笑,没有一个人敢出言附和的。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表面上的功夫也就罢了,谁的心里若是真的把姜陵当做成一位“普通的考生”,那可就真的是傻到家了。
“今年楚国州试的难度颇高啊,老实说当我看到这题目的时候,我都为这些孩子捏一把汗,不知道该是什么样的文章,才值得一个毋庸置疑的‘甲等’……”
徐泉手捏文印,心神俯瞰巡逻考场的同时,看似感慨地说着。
在场的都不是傻子,自然听得出徐泉这一句话的底下暗藏深意。
豫州学宫院长和豫州州牧两人对视一眼,心底就跟凭空落下了一块巨石般,情不自禁地就利用文印,将目光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了那道备受瞩目的身影之上。
…………
无论是默写、填空还是什么。
“铭圣”一科所有的题目形式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要考生“多读多背多看”。
如果说在三之境的时候,经不起诱惑的读书人还会因为没有背诵而“铭圣丁等”无缘中举。
那么立身境便将彻底斩除这种可能。
不说深明其义吧,至少默写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所以州试的“铭圣”便沦为了一门“送分题”,每一个人之间的差距都缩减到了极致。
倘若考生想要在千军万马中一鸣惊人,出类拔萃,那么就得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铭圣”的压轴大题上。
姜陵此时便面对着这头洪水猛兽。
问:六国因何覆?大秦因何覆?(任选其一而答)
望着试卷上这寥寥十来个字,姜陵竟是感觉心头压着整整一座大山。
天知道当姜陵看到这么一行题目的时候,心底作何滋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