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柳云志,王然从来没有放过的意思。
这段时间,柳云志除了派遣小股船队,骚扰闽广沿海的百姓,并且阻拦南洋、大食等国的商船通行。
除此之外,柳云志还在派遣使者,北上联络高句丽、柔然等国,向东与倭国结盟,往西则与暹罗、安南交好。
柳云志要组建一个联盟,一个由诸国组成的团体,共同对抗王然。
柳云志的这些大动作,自然没有逃过镇抚司的眼睛。
王然很是不屑柳云志的这种行为。
目前,真正能对王然构成影响的,就只有安南、暹罗,这些与梁国有领土接壤的国家。
其中当属安南猴子,比较有实力。
但是他们之前连个卢阀都打不过,又如何是王然的对手。
如果他们皮痒了,王然不介意给他们松松骨。
顺便扩大一下梁国的版图面积。
至于高句丽、柔然,这些远在北方的国家。
就算想对付王然,也打不过来。
除非拓跋狐灭了宇文玮,将军队推到梁国边界。
说到高句丽,高句丽王最宠爱的儿子,朴昶还在自己的手里。
至今仍被囚禁在庐州。
因为这件事,高句丽王彻底将王然嫉恨上了。
他勒令高句丽的商人,禁止与梁国有任何的贸易往来。
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制裁梁国的经济发展。
可高句丽王太高看自己国家的实力了。
相比梁国,高句丽目前基本都处于农耕时代。
商业发展极其缓慢,很多商品货物,都是从梁魏两国购买。
高句丽王切断了本国商人与梁国的经济往来。
虽然对梁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梁国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是十分出色的。???.biuai.co
虽然失去了高句丽这个市场,但梁国的商人,很快就将目标放到了其他国家的市场。
即使没有高句丽这个市场,梁国现在的经济发展迅速,也有足够的能力,消化本国货物。
而高句丽没有了梁国,则惨多了。
魏国商人在得知高句丽切断与梁国的贸易往来之后,便立刻对高句丽商人宣布抬价。
从油盐酱醋,到布匹瓷器。
以前,就算梁国比魏国远,货物运输不方便,基本都是通过海路。
运输困难,成本也较大。
但抵不过梁国的货物,物美价廉。
就算走海路,梁国提供的也比魏国的商品质量好且价格低廉。
魏国商品在梁国商品面前,竞争力要逊色许多。
而现在,没了梁国这个竞争者后,魏国商人,不仅故意抬价,还将那些次品卖给高句丽商人。
对于魏国商人的龌龊行径,高句丽商人,叫苦不迭。
但很快,随着拓跋狐建国称帝后,高句丽商人只能从拓跋狐的“燕国”进货。
幽州、辽东这些地方,出产的货物,大多都不符合高句丽人的需求。
不说远的,就说茶叶,幽州、辽东就没有。
就算有,也不如梁国的茶叶好喝。
高句丽王喝惯了梁国的古丁茶,又怎么喝的下河北的粗茶。
不仅高句丽王觉得口中的茶水难以下咽。
便是高句丽的贵族富商,都觉得人生暗淡了不少。
柳云志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制裁梁国的经济发展。
为此,柳云志大力扶持倭国的浪人,给他们提供资金、粮食和武器、船只,让他们袭击苏省等地沿海。
梁国的苏省,是梁国赋税的重要板块。
在荆省遭受魏国、卢阀的相继破坏后,苏省已经当之无愧,成为了梁国经济、人口最繁荣的地方。
尤其是苏省出产的丝绸,质量上乘,不仅受到梁魏两国百姓、权贵的欢迎,更得到了大食、波斯商人的青睐,因此供不应求。
如今,西域诸国林立,丝绸之路已断。
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想要获取梁国的丝绸。
唯一的道路,就是海路。
柳云志知道,即使他派兵骚扰。也不会对王然造成太大的影响。
因为王然一定会派兵反制,保护这些外国船队。
所以,必须要从源头,进行破坏梁国的丝绸生产。
除了丝绸,还有景德等地的瓷器,同样也是外国商人的首选物品。
柳云志通过倭国浪人,扰乱苏省各地的生产劳作。
同时,动用泰山会在梁国的残余力量,影响景德等地的瓷器制造。
“告诉丁乐、李鹤,一定要保护好闽广海域的安全,对于那些入境的外国船队,必须派兵保护,直到停泊靠岸。”
王然沉思道。
毛善余有些惊讶道:“难道就任由柳云志在夷州,逍遥法外?无法无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