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一章 光猪无敌(上)(1/2)

作者:西斯武士
云舞阳现在既恼怒又沮丧。“红衣军”!这群该死的混蛋、喜欢男人的唐国光猪,他们正在凶狠的攻击他投入战场的两个步兵团、使部队不断向后退却——虽然只是缓慢的、一点一点的后退,但这就已经足够糟糕了。在新皇帝即位以后,这还是秦**队第一次遇到足以击败自己的敌人——被刘吟雪伏击的那一次不算。

那一次并不是面对面的正规战斗,而且还是皇帝陛下在亲自指挥部队。

对于云舞阳来说,他并不希望自己率领的军团是秦**队里第一支遭遇失败的部队——尤其是,在整个对唐国的战争中,这很可能是秦军唯一的失败。这会对他的未来造成一些难以预料的不利影响,而且必然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你看,为了保证不影响自己的升迁,他怎么能够允许部队被“红衣军”击败!

但现在呢?他的两个步兵团被击败似乎已经成了定局。遇到“红衣军”的那些武功高强、精通贴身近战、擅长以二到四人小组进行混战的精锐步兵,普通士兵组成的长枪方阵根本就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士兵们反而会被庞大的阵形拖累,因为某一点的失利而导致全局的崩溃。

然而他更不可能命令部队解散方阵——“不要以敌人擅长的方式进行战斗。”,这是他从小就明白的道理。让普通士兵与敌军精锐进行混战,那纯粹是毫无价值的送死行为。

只有皇家卫队才能在这样的战斗中轻易击败“红衣军”的光猪们,但他们却在遥远的都城里,现在他根本就指望不上他们。

云舞阳闷闷不乐的想着这一切。现在他必须立即阻止“红衣军”进一步扩大他们的战果。在战场的左侧,青瑜的部队也在与唐军激战,如果他的部队继续后退,那就会将青瑜的部队的侧翼暴露给唐军,而这最终会导致整个战局的崩溃。

所以,他必须立即组织部队进行反突击。

但他还面对着一个同样难以处理的问题:他必须将部队的伤亡人数控制在一个皇帝和帝国元帅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可以肯定,它不会很大。在秦国已经损失了数万适合从军的青壮年以后,在一场战斗中出现偏高的伤亡率将会让皇帝与帝国元帅非常生气。

云舞阳十分清楚,他们不会允许他战败,同样也不会允许他惨胜。

而如何才能以最小代价打退“红衣军”的光猪,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虽然云舞阳被称为秦国最出色的年轻将军,但他还是被问题难住了。

在这种时候,寻求别人的帮助是个不错的选择——尽管这么做依旧有依旧得不到答案,或者只能得到一个十分糟糕的答案。“冯灵文……上尉,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扭转现在的局势?我们是否应该投入……预备队?”云舞阳问身边的军官;虽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是他依旧不能适应莫非带来的新名词:比如军衔,又或者类似“预备队”这样的术语。

作为他询问的对象,冯灵文,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人,军团里的作战参谋,在短暂的考虑之后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建议。“将军,我认为我们应该撤退——”

“混蛋!”云舞阳暴跳如雷。“你这是什么狗屁建议!”

“最合理的建议,将军。”瘦小的作战参谋大胆的迎向他愤怒的目光,丝毫没有退缩的迹象。接着,他提醒到:“将军,请问你还记得勋爵大人给我们军团的任务吗?”

云舞阳的愤怒加剧了,他怎么可能将莫非交给他的任务忘在脑后?“勋爵大人给我们军团的任务是拦截逃跑的唐军前锋部队,并阻止唐军主力救援他们的……”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立即醒悟过来——他得到的任务并非击败唐军,或者与唐军死战到底。“你的意思是说,只要唐军的前军被我军歼灭,我们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所以就可以……”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把那个词说出来。

冯灵文没有他那么多的顾忌。他点点头,对他说到:“是的,将军,一旦唐军前军被消灭,我们也就没有了战斗下去的必要,也就可以撤离战场了。”

“……”云舞阳陷入沉默之中。理论上讲,冯灵文的建议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撤离战场也意味着战斗失败,而就像他之前担心的那样,他还承担不起帝**队第一次战败的责任。“冯……上尉,”他不得不提出自己的担忧,“撤退就意味着战败,而我们不能战败。”

“这是一种狭隘的看法,将军,而且也不正确。”冯灵文的评论有些刺耳,但他只是在尽一个作战参谋的职责。“只要我们完成勋爵大人的的任务,那我们就已经胜利了,至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战果,那都是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而且,”他提醒云舞阳,“以唐军在兵力上所zhan有的绝对优势,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击败他们。一旦长孙安隆投入更多的力量,我们就会被立即击溃。”

他提到了一个更加可怕的、而且是云舞阳完全无法承担的后果。脸色惨白的年轻军团长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但还是不能立即做出决定——尽管他已经晕乎乎快要听从冯灵文的建议了。“没有得到勋爵大人的命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绝品邪少 我家老婆可能是圣女 乘风少年全文免费阅读 镜中妖 孪生公主闯江湖 凶鸟猎食图谱 破界之门 她的傲娇铲屎官 亡灵摆渡人 芳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