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多,南锣鼓巷北口。高扬和佟丽雅从出租车上下来,朝着中戏校区走去。>
“丫丫,剧组拍摄你的戏份是在春节后,你接到通知再过来就行,不用提前。如果拍摄超期的话,田老师会帮忙解决。”>
“嗯。高扬,我能问一下,为什么你推荐我试镜这部电影的女主角?”>
高扬挠挠头,决定实话实说:“就是在你和我挥手道别时,那一刻我感觉你有一种不忍让人伤害的气质。就是那种要是有人欺负了你,就该当场被天打雷劈的感觉!这让我想到男主角开始对女朋友冷漠相对,冷暴力时那种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感觉...突出人物转变,你懂的?”>
“哈哈,你都这么打比方的吗?”>
“比方是我朋友,我没打过他~”>
“哈哈,你真逗~嗯,我学校到了。”>
“啊,那我走了,北电也是十点前关校门。”>
“嗯,快走吧,再见~”>
“再见~”>
电影女主角定了个中戏女生的消息传开,班里几个原本有期待的女生对高扬没了好脸色。>
高扬后来也听张戈说起那天下午班里同学议论了什么,于是几天后田老师找了大一、大二表演班的同学面试,选择了几个出演戏份不多的背景配角,才把这股暗潮阻挡下来。>
时间进入十二月,京城的气候越发凛冽起来。>
这一天高扬又出现在导演系田老师的办公室。>
“田老师,怎么最近都没有见到王老师了?”>
田庄庄道:“老王为了准备个人物下了不少心血,上周听他说要去找个地方体验生活,就再也没见到他人影了。”>
高扬心道:体验生活?去哪儿体验当魔鬼老师哈?莫非去找“雷电法王”或者去了哪所工读学校?>
不过既然王老师自己没有提,高扬也就不再探究了,每个演员都有他自己适合的体验人物的方法嘛。>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天,办公室里又进来两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
短发的是北电表演学院老师黄三石,长头发的黄老师介绍道:“这位是吕思青,国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也是我家邻居~”>
高扬起身和二人问好,然后和田老师说了一声,就跟随二人乘车前往中央音乐学院。>
在去中音的车上,黄三石笑道:“高扬,你再有这种角色也要考虑考虑我哈~”>
高扬赶忙甩锅:“是田老师看了剧本后推荐的王老师,我这也没决定权。再说黄老师您看着不像是那种魔鬼老师,您太儒雅、也太帅了,一看就很善良。”>
谁知高扬的马屁没起到作用,黄三石哼哼了两声,提示道:“以后有机会遇到97级的师兄师姐,你再问问在他们眼中,我是否善良~”>
高扬没敢接话,过了一阵想起来一件事情:“黄老师,我前阵子弄了个电视剧本子,麻烦您帮个忙,递给赵保刚导演呗?”>
“行啊,是你写的吗?回头你拿给我看看。”>
“没问题。”>
车子开进中央音乐学院,停在了管弦系的教学楼下。>
吕思青领着二人走进一间排练室,里面已经有一位中年人在等候了。>
“介绍一下,这位是打击乐教研室主任刘刚老师!老刘,这个大高个儿就是要找你辅导爵士架子鼓的北电学生高扬。”>
高扬一听介绍就知道眼前这位就是田老师拜托人找到的现实版的“魔鬼老师”,赶忙鞠躬问好。>
高扬少年时就学过架子鼓,不过是摇滚向的,而电影需要的是爵士向架子鼓。>
高扬这次来中音抱着三个目的。>
第一,找个现实版的魔鬼老师,把自己训练成有一定基础的爵士架子鼓鼓手,虽然电影拍摄时会用到专业鼓手替身,但是切全景时也要高扬演奏的得像那么回事。>
第二,他要在中音找一位精通打击乐的配乐老师,来给这部暂定名为《鞭打》实则华夏译制名为《爆裂鼓手》的电影配乐。按照田老师的话来说,好的剧本就要尽量作到尽善尽美,不要糟蹋了。>
第三,他要学习爵士乐演奏里的一些行话、细节,进而对剧本进行一次专业化修改。毕竟他创作分镜头剧本时,还对爵士乐演奏一窍不通呢。>
黄三石在旁边强调了一下:“刘刚老师,您就按照中音学生的标准来训练他,该打打,该骂骂!千万别留情,他既要学乐器,也要体验严师出高徒的培养过程。”>
刘老师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对高扬说道:“你先活动一下手脚,然后给我打一遍拿手的,看看你的基础...”>
于是高扬脱掉外套,坐在架子鼓前试了试几组镲的音准,然后活动开手腕,拿起鼓棒打了套他最熟悉的《摇滚卡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