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先前接触的人员倒是全在我们的监视中,但是没发现和车队有交集,跟以往不同,这一次日本人非常谨慎,几乎没留下可供追查的线索。”>
“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嘛。”>
左重抬手敲了敲桌面,这是肯定的事,情报作战是一个相互较量和了解的过程,既然特务处变得越来越专业,日本人不可能还在原地踏步。>
想了想,他突然问道:“你刚刚说他们基本没接触过外人,那就是说依然有人跟外界有过交流,说说情况,咱们现在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和陈家有关的霍兴尧在回宿舍的路上买了些点心,据查摊主从苏城逃难到金陵有七八年时间,平时表现不错,和日本人和汉奸素无来往。”>
“还有副组长冯剑飞,最后一个离开密码检译所,临走前和门口的警卫聊了一会,对方是原87师的士兵,上次淞沪大战负伤退役被安排到此地。”>
“最后一个跟有外部接触的人是章云,此人下班后去了图书馆,挑挑拣拣租了一大堆书籍,我们的人确定他直接交钱离开,期间没多说一句话。”>
“我让人查过,当时收钱的收营员以及图书馆老板都是金陵人,以往的经历清晰,家人朋友都有正式工作,没有迹象表明他们参加过情报组织。”>
听到询问古琦脱口而出,这些资料他早就了熟于心,也正因对研究组成员和接触的人员了解,知道靠着现有线索很难有所发现,他才建议抓人。>
左重听完皱起了眉头,这帮鬼子确实很狡猾,借助检译所的特殊性,己方明明知道日谍就在几个人当中,却没有办法锁定最后的嫌疑人是谁。>
现在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放任日谍继续窃取情报,慢慢调查,这么做的优点是不会影响破译,缺点是将来或许会有更加重要的情报对外泄露。>
要么把人全都抓了,严刑拷打进行审讯,再坚强的人面对长时间刑讯都会表现出异常,唯一的问题是没了这些人,日本电文破译势必要中断。>
大局,>
日谍……>
这是个两难的死局啊。>
不断思考中,左重脑海里猛得闪过陈实的身影,联系到密码检译所之前对地下党的电文破译,一丝灵感随即浮现,他们可不可以……这样呢。>
意识到案件突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