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进行了搜查,在墙角发现了一枚未击发的勃朗宁手枪弹,弹底标识与追击现场残留的弹壳为同一批号。>
陕省站外调核实,当地确有此人,不过早在民国十八年便已病故,又经货栈老板辨认,确定许班子就是二号死者。>
据查对方在渝的社会关系非常简单,货栈同伴没见过他与陌生人有过接触,不过他一个人住,下班后做了什么没人知道。>
调查人员问了许班子的邻居,他们都说许班子生活很拮据,这跟碰头会得出的嫌疑人活动经费缺乏的结论相符。”>
说完二号死者的情况,吴景忠没有停,继续汇报第二件事。>
“弟兄们秘密询问了学校方圆三公里内的饭店,包括伙计、常客、老板在内的所有人员都没见过袁初宇,至于城区其它饭店,排查还需要一点时间。”>
左重陷入思索,袁初宇跟同舍友人说出去吃饭,学校附近的饭店却没人见过他,这事有很多种可能,没办法确定具体原因。>
既然如此,不妨先跳过这个问题,换个方向破局,袁初宇找不到,那跟他碰面的人呢?>
现在军统手里的牌不少,除了一号、二号死者照片,还有出现在袁宅的可疑人员照片。>
虽然最后一张照片拍得不算清晰,但只要将这些牌在合适的地方串联起来,一样可以发挥最大效用。>
左重灵机一动,抬头看向吴景忠:“老吴,春阳那里也有了进展,当日逃走的一个嫌疑人去了袁宅,可惜被这家伙给溜了,暂且就叫他三号嫌疑人。>
你将一号,二号死者和三号嫌疑人照片给那些饭店的老板、伙计、熟客再辨认一遍,他们没见过袁初宇,不代表没见过嫌疑人。”>
吴景忠反应过来,一般来说,暴露的情报人员应当立即撤离,至少要进入潜伏状态,三号嫌疑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敌人很可能只有四个人,经过追击战,对方现在已经无人可用,只能冒险派出三号嫌疑人。>
如果袁初宇失踪当天跟谁去过饭店,这4人的可能性最大,吴景忠马上告退,安排手下进行第二轮询问,反正试试又不花钱。>
或许是运气来了,没过多久,外勤人员便反馈了一条消息,有人在某家饭店见过三号嫌疑人!>
吴景忠收到消息立马向左重做了汇报,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现场,在饭店后厨对目击者进行了询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