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至此,卑职佩服。>
那您觉得,为了保证对日主动进攻的胜利,朱可夫会做哪些准备,会不会从后方调集物资和兵员?”>
“一定会。”>
张长官对于左重的奉承一笑而过,语气肯定地做出了预测:“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朱可夫不会不明白。>
红俄的战争潜力明显高于日军,但在输送距离上日军更具优势,要想赢得胜利,后方的支援是关键。>
刚刚情报通报里的西伯铁路军列增多就是证据,这只是一个开始,会有更多物资、装备往远东运输。>
另外,纵观朱可夫前半生战例,此人用兵与秦朝的王翦一般,是一个求稳不求奇,善用正兵的将领。>
从古自今,有很多人对这种将领甚为轻视,认为对方没有数倍于敌的兵力就打不了仗了,实为可笑。>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这些文人墨客怕是战场都没有见过,根本不懂得战争的残酷性。”>
他略带不屑地念了句明代诗人钟惺的《邺中歌》,继而表情变得严肃,用力挥了挥手加重语气道。>
“既然己方有人数的优势,为何不用,难道非要以少胜多,才算得上名将吗,那是在拿将士性命开玩笑。>
况且,能够掌握更多兵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不像我们军中的某些高级军官,就连几百人都管不好。>
对方能从士兵做到副司令,显然是不缺这种能力的,故而一定会从后方,准确的说是从欧洲调集部队。>
一来为了求稳,以堂堂正正之兵彻底的将日本人打败,快速结束远东地区的战争,以避免陷入持┴久战。>
那样对红俄来说非常危险,极易陷入双面作战的困境,朱可夫很清楚,莫斯克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二来嘛,是为了给红俄欧洲部分的部队增加实战经验,特别是大规模的机械化作战经验,这非常关键。>
演刁的再多,不如真正打上一仗,实战中会发现和坪时期发现不了的问题,红俄人不会放过练兵的机会。“>
左重和郭翼之闻言连连点头,朱可夫确实不会冒着战败的风险,用自身的荣誉和国家┴前途去玩奇兵致胜。>
只有小国和弱国,才会指望利用诡计取胜,大国和强国根本不需要用这种方式获得优势。>
想了想,左重又问了一个关键问题:“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