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德听到号角声,不再理会马万年的龙骑兵。分成四股绕向大同军的侧方和后方,准备挨近了也换重箭射击。>
张铁牛的中军,连忙挥舞令旗。>
前方指挥官接到军令,分出1500火铳兵,变阵应对那些满清骑兵。>
去年冬天扩军,大同军的兵种配置略有调整。>
取消了狼筅兵,藤牌手和长枪手仍在,每个师的火铳兵数量为4000人。>
在换装燧发枪之前,火铳兵比例没法再增加。这是武器限制了战场宽度,火绳枪兵就算再精锐,彼此站立距离也要相隔接近一米。>
3000满清骁骑,分为四队,冲至大概四十米左右,全部翻身下马,站在地上拉弓,陆陆续续射出重箭。>
1500大同火铳手,2500大同龙骑兵,也朝着那些满清骁骑开火。>
“咻咻咻咻!”>
“砰砰砰砰!”>
以命换命,谁被击中基本就是死。>
将近三百个大同火铳兵,被满清骁骑的重箭射中。大部分当场倒下,有些即便被射中非致命部位,也在重击之下往后仰。倒三角形箭头扎进肉里,不但造成持续流血伤害,战后也不好拔箭,一拔就是一块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满清骁骑也好不到哪里去,被火铳兵和龙骑兵夹击。虽然阵型极为松散,但还是付出两三百人的伤亡,双方几乎是一比一在换命。>
大同军这边只是略微吃亏,因为如此距离,火铳射击松散阵型的命中率不高。>
这种打法,满清打不起。>
因为满清本就没多少人口,阿礼哈超哈组建的骁骑兵,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赵瀚可以批量训练火铳兵,多尔衮却不能批量征召阿礼哈超哈营。>
对射之后,伊尔德吓得带着骑兵就跑。>
虽然这些骑兵有些隶属于多铎,但他也有份啊。再损失一点,他的实力将大打折扣,恐怕要两三年才能恢复。>
若非一直遭受炮击,多铎也不想用这种打法。>
正面战场,陈大封身前的藤牌手已经倒下,他立即捡起藤牌,顶在前面保护火铳兵。>
扭头一看,却见两侧倒了十多个,满清的重箭实在太多凶残。>
连续两轮重箭之后,大同军的藤牌手和长枪手,已经倒下去四百多人。>
一直跟在满清侧翼的李国英,打到现在心里发毛。虽然他不再遭受攻击,但只是观战就冒冷汗,这种烈度的战斗,不是降兵降将能承受的。>
他都准备带兵冲锋了,却发现大同军竟然没溃。>
一个传令兵奔来,大喊道:“李将军,十王命你立即冲上去,包抄攻击敌军右翼!”>
“是……是!”>
李国英麻着胆子,带领全军加速侧绕。>
“轰轰轰!”>
“咻咻咻!”>
火炮和重箭互相发射。>
大同军的近战步卒,再次倒下将近五百人,好多火铳兵都被暴露出来。>
而满清那边,一支汉军旗重甲兵,直接被火炮轰得溃逃。>
“全军冲击!”>
“呜呜呜呜呜!”>
多铎一声号令,满清步卒加速冲锋。>
因为大同军的近战兵,也就3000人而已,还有一部分在后面应对骑兵,正面已经死伤过半。这种情况下冲出,肯定能将大同军的大阵冲溃。>
而且,再不冲的话,可能还会被火炮击溃一两支部队。>
满清弓手又是抛射又是平射,连续几箭也后继乏力了。他们还得近战呢,双臂若是射软了,战斗力将直线下降。>
嗯,满清弓手,同样穿着重甲,同样也是近战兵!>
陈福贵不等中军号令,就命令火铳兵各营,越过近战兵防线列阵。>
陈大封从地上爬起来,他的肩部中箭,一直再流血。不但肩膀发麻,整条左臂也没什么力气。>
“第三营,还没死的,都站起来!”陈大封单手持着长枪,随时准备上前接应火铳兵。>
三十步,二十步……>
“放铳!”>
2500火铳兵,三段击连射。>
多铎放下千里镜,随即又拿起千里镜,整个人目瞪口呆。>
汉军旗重甲兵已然溃散,有些八旗军还在冲,有些八旗兵已经溃了。>
资深汉奸李率泰,此刻倒在地上,身体还在不停抽搐。>
耿仲明的战马中弹,将他掀到地上摔断腿,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往后逃。>
“上刺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