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瀚家里的丫鬟婆子,要么是无家可归之人,要么想留下来工作赚钱。>
现在只剩下四个,全部换成短期佣工契约。一个负责劈柴煮饭,一个负责浆洗洒扫,另两个给赵瀚和庞春来端茶倒水。>
本来更多,被送去济养院了,主要以婆子为主。>
朱元璋都在全国搞济养院,赵瀚要实现天下大同,怎能不把济养院弄起来。>
现在济养院的鳏寡孤独还很少,因为老人往往选择自杀,今后就会慢慢变得多了。>
他们也不是吃闲饭,要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比如给子弟兵缝制棉鞋和军装——即过冬的衣服,赵瀚买了批棉布和棉花,都是向来往客商订购的。>
玉米和红薯也有了眉目,一个跑“赣中—湖广”路线的客商,答应下次把玉米、红薯种子运来。>
中午,饭桌。>
庞春来扔了个小册子,然后端起碗吃饭:“这是茂生改的,你那套说辞,有些在村民面前不顶用。”>
赵瀚接过来一看,顿时笑起来:“确实是我的疏忽。”>
农忙过后,赵瀚没有选择扩张,而是让会员宣传大同思想,让村民和士兵明白自己要干啥。>
一番实践之后,宣传内容被陈茂生改了许多,剔除一些高大上的东西,全部改成口水话和俚语:大同就是让老百姓吃饱饭,大同就是让老百姓不受欺负……诸如此类。>
庞春来建议道:“茂生可以调任礼科科长,专门宣传大同思想,不是给他降职,他真不适合做副镇长。黄顺甫办事很扎实,可以升为副镇长。你看如何?”>
“可以的。”赵瀚点头认同。>
突然,一个女佣进来禀报:“先生,黄主簿求见,还带来一个上坊村的。”>
小翠没做丫鬟了,被调去镇公所妇孺科,跟小红一起宣传大同思想。也就是每天跑去串门,跟女人们拉家常,专在妇女儿童之中搞宣传。>
“请他进来。”赵瀚说道。>
不片刻,黄顺德走进饭厅,身边还跟着一个士子。>
见赵瀚正在吃饭,黄顺德迟疑道:“总长,要不属下先去会客厅等着?”>
“不必,”赵瀚笑道,“大中午的,还没吃饭吧?快坐下一起吃。小竹,再添两副碗筷来。”>
黄顺德连忙引荐:“总长,这位是上坊村的童生,杨桂,字冠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