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马上就把目光转向了地图上的黄河南线。>
这是很正常的,八路军和顽军一旦合作,那么位于黄河沿线的帝 队就处于两军的夹击和包围之中,就会为他的计划平添几分变数。>
但想了想,冈村宁次就认为没什么需要担心。>
这一方面是因为此时帝 队已经占领了郑州。>
郑州是黄河南岸一个重要的据点,只要坚守此城,就可以在南岸扎下一个结实的钉子,也为帝 队扩展了生存空间不至于被敌人包围。>
另一方面,则是冈村宁次对顽军很有信心……他相信顽军无法阻挡帝 队前进的脚步,而八路军又在黄河北岸,对南岸的战况只能隔江兴叹。>
但这一点冈村宁次却想错了,就在冈村宁次以为八路军没办法时,参谋就拿着一份电报上前挺身报告道:“大将阁下,八路军和游击队从多路出击,进攻我军碉堡破坏公路和铁路,另外,八路军的战机也多次起飞,炸毁三段铁路一个隧道并引起一座火车站燃起大火!”>
冈村宁次脸色变了变,他知道八路军怎么配合顽军作战了,那就是在北岸打击帝 队的补给线。>
这一招的确有用,因为黄河沿线几个师团的帝 队,其补给基本是依靠华北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的……海运更合适运输到距离远并且是沿海城市,黄河一线是在河边而不是海边,且黄河水流湍急到处是暗礁,河道很难利用。>
冈村宁次马上就意识到,进攻运城的计划要延后了。>
因为,比起进攻运城,显然是黄河沿线的帝 队更重要,它们要是被围歼,东京就不是责问了事了,或许都会让他剖腹谢罪。>
然而,冈村宁次还是胸有成竹。>
因为冈村宁次认为,即便八路军成功的用这种“外交政策”延缓了帝 队对运城的进攻,最后八路军又能怎么样呢?>
此时的冈村宁次已经抓住了重点:运城就是八路军的命脉,只要把重炮部队调到运城前持续的狂轰滥炸,八路军的有生力量被消耗殆尽只是迟早的事。>
八路军有解决的方法吗?>
如果没有办法解决,那么八路军只能在覆灭与放弃运城中选一个,他们现在的做法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冈村宁次自信的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
冈村宁次不知道的是,王学新此时正在紧锣密鼓的解决这个问题。>
王学新不太关注郑州的情报,并不是因为那些情报没有价值,而是不忍看无法面对。>
郑州失陷当天,陈松勇就报告了鬼子的恶行。>
“因为郑州进行了抵抗!”陈松勇说:“虽然这抵抗并不顽强,但鬼子就是有这样的报复心理,或者也可以说是对其它城市的一种威摄,凡是抵抗的城池就要屠城!”>
说着陈松勇就给王学新递上了几封电报。>
王学新接过后只翻了几张就不敢再往下看了。>
“鬼子冲进城内后,闯入商店、民宅、将金钱、货物、粮食等洗劫一空,他们甚至还闯进铭功路的天主教堂,对躲在其中避难的百姓奸淫掳掠!”>
“鬼子用坦克在大街在横冲直撞,到处杀人,并将人头砍下一颗颗挂在街口示威!”>
“鬼子为了节省弹药,将俘虏的大批百姓捆绑着押到黄河边,用刺刀威胁着将他们赶下黄河,淹死无数!”>
……>
王学新看不下去了,脸色十分难看的将电报递还给陈松勇。>
类似的惨剧,王学新其实在现代就多次从史书上看到。>
但真正经历过以及现在正在发生,跟在史书上看到的心情完全是两回事,此时的王学新恨不得带着部队到黄河南岸去跟那些没人性的鬼子打上一仗。>
沉默了一会儿,王学新就说道:“这样的情报就不必上报了!”>
没想到陈松勇却回答道:“是参谋长让我向你报告的,他此时正在西安与顽军谈判,他认为你应该知道此时在郑州正发生着什么!”>
王学新知道参谋长为什么要这么做,参谋长希望能把这些百姓从火坑中救出来。>
但是……>
王学新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那是顽军的地盘,而且还在黄河南岸。>
接着,王学新很快就想到参谋长的用意了……完县机场。>
如果说八路军有什么可以直接增援郑州的话,那就是飞机。>
黄河对地面部队来说也许是道天堑,但对飞机而言就没有任何阻挡作用。>
王学新马上快步走到地图前,用尺子一量,再按比例尺计算一下,发现机场距离郑州三百多公里……这距离虽然超出霍克81的作战半径,但却在火箭战机的作战半径之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