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不管怎么说,臣以为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
“那匈奴有二十万骑,若是倒向西蛮……后果只怕不堪设想!”>
说这些话,关和泰极为小心,但赵延洵也听进去了。>
匈奴二十万骑,再加西蛮西蛮捣乱的骑兵,这股破坏力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如今大晋朝廷,可用骑兵不过四万,派到西北的只有三万。>
虽说大晋步兵极强,可人家骑兵来去自如,步兵要始终处于被动地步。>
“到时候,只怕天山、北地甚至陇右,我大晋都得失守卫!”>
说到最后,关和泰声音变得越来越小,显然这些话他也感觉到“不合时宜”。>
“关大人,你未免也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陈安明冷声道。>
两人私下关系虽好,但朝堂议事却不会顾及私情。>
“不是我长他人志气,军国大事岂能意气用事?”关和泰反驳道。>
但看见赵延洵阴郁的脸色,二人连忙闭嘴不言,这点儿眼力见他们还是有的。>
内阁那两位,总体上是从财政角度考虑,觉得不应继续对匈奴输血,更准确说他们是从一开始就反对。>
加之有陈安明的反对,结果似乎已经可以确定,但关和泰的话又让赵延洵迟疑了。>
如果说匈奴人跳反,那可是几十万的骑兵,真要打起来那麻烦可就大了。>
国内各地的军队,如今是绝不能调动的,西北那十来万军队守得住吗?>
对西蛮和匈奴人来说,南下入侵是为了生存,他们可绝不会有半点儿保留,为了活命肯定会拼死一战。>
“此事暂且缓缓,待匈奴情势明朗,再做定夺吧!”赵延洵沉声道。>
“皇上圣明!”>
换句话说,这件事就暂时搁置,而所谓局势明朗,却也不知要等到何时去。>
接下来,君臣之间又谈了些其他事,赵延洵才让两位枢密使离开。>
可没过一会儿,外面就有小太监禀告说,和妃前来觐见。>
相比于后宫其他女子,缇雅自有一番风情,这让赵延洵很是喜欢,所以最初几天长去就寝。>
匈奴出事这几天,赵延洵就没去找过她,相反还刻意避开了她。>
谁知道,如今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