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恭敬站立,等待着皇帝开启话题。>
事实上,常朝也有一些定例,只不过赵延洵继位后,这些规矩全都被弃用了。>
“诸位爱卿,匈奴左贤王禺山,昨日已到了天御关,与罗伦进行了第一次谈判!”>
赵延洵一开口,谈的却是胡人的事,让到场官员们深感意外。>
“他们正与西蛮子交战,粮食武器全都缺乏,他们如今苦不堪言呐!”>
在场众臣都认真听着,相比于江西郡的骚乱,关外的敌人无疑更难缠,此刻摆上朝会貌似也很重要。>
“想必你们都知道,匈奴人的左贤王,等于是他们的太子,匈奴单于把他派了过来,足可见情势危机!”>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尽皆点头,这番论证乃是实情。>
“这种情况下,匈奴人向咱们求援,你们说该不该帮?”>
这个问题,赵延洵可以一言而决,但他还是拿到了朝会上说。>
一方面,这是对朝臣的尊重,另一方面他也确实想听听意见。>
“如今国内凋敝,动兵消耗极大,若能驱狼吞虎,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第一个发言的是陆朝文。>
作为内阁实际上的“首辅”,他的消息渠道非常广泛,所以对关外的局面有一定认知。>
既然匈奴人愿意和西蛮子死磕,那么大晋躲在后方坐收渔利,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所以,陆朝文第一个表示支持。>
这时成文光开口道:“皇上,臣虽附陆阁老之议,但心中却有疑虑!”>
“爱卿可直言!”赵延洵平静道。>
“无论匈奴人有多大的诚意,可若他们拿了东西而背约,那咱们却是毫无办法!”>
点了点头,赵延洵又看向在场其他大臣,说道:“诸位有什么话,都可畅所欲言,说错了也不怪罪!”>
其实说穿了,这件事也没啥可说的,毕竟就这么两个选择。>
“皇上,臣也认可陆阁老的意思,至于成阁老的担忧,臣以为不难处置!”>
说这话的,是兵部尚书曾长松,如今战乱兵部的话语权极大。>
“如何处置?”赵延洵问道。>
“只要把握好给出粮食的数量,让匈奴人刚好能撑住,就不怕他们反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