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最后一天,有票的朋友可以投出来了!)>
武定府衙大堂内,徐龙升正在听取斥候汇报。>
骁武左卫指挥使朱继洪,以及其他几位亲信千户,此刻都坐在大厅内。>
斥候讲述着雍军校阅的情形,让现场几位实权高官眉头紧皱。>
挥手让这斥候退下,徐龙升说道:“雍王亲自来了……恐怕,他们要动手了!”>
沉默几息后,朱济洪问道:“你是说……他们要主动出手打咱们?”>
徐龙升点了点头,答道:“没错!”>
大厅内气氛格外凝重,如今禁军是内外交困。>
粮食已经捉襟见肘,即便如现在这般供应,也最多只能坚持三个月,而这恰恰是最要命的。>
正因为他们粮食最短缺,所以禁军才会到处探寻,最终在陇右发现了“希望”,然后鼓动北地都司一起南下。>
可谁知雍王府是块铁板,他们不但没能搞到粮食,反倒折损了三个卫的兵马。>
如今困守武定府,他们基本没法组织进攻。>
沉默几息后,才听朱济洪说道:“老徐……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徐龙升问道:“你有何应对之策?”>
“说穿了,眼下最紧要的,是先搞到粮食稳定军心!”>
“你是说,去抢大河岸边的雍军码头?”>
听到这话,朱济洪无奈道:“谈何容易!”>
“那还能去哪儿搞粮食?”徐龙升不解。>
此刻他也急得不行,但表面上还得很平静。>
这些天来,他每天晚上都做噩梦,不是被下属煮了吃了,就是被雍军五马分尸。>
朱济洪提醒道:“北地都司有粮,而且离洪溪县很近!”>
“北地都司?”想了想后,徐龙升说道:“他们兵马不少,打他们可不容易!”>
“一旦久攻不下,被雍军截断去路,我军必当全军覆没!”>
徐龙升说的是实情,朱济洪却道:“他们再难打……恐怕也比雍王府好对付!”>
徐龙升不由愣住,细细一想还真就是这么个道理。>
柿子要捡软的捏,眼下已是火烧眉毛,已经顾不得什么长远打算了。>
就这时,有人来到了他们议事大厅外。>
来人禀告道:“我要见徐指挥使!”>
“指挥使大人正在议事!”>
来人又道:“我是北安府王千户的信使,有要紧事禀告徐大人,烦请兄弟通禀!”>
北安府的王千户,只有王成安一人,当值的卫兵很清楚他的重要性。>
却听卫兵问道:“你从那个门进的城?”>
这个问题虽毫无头绪,为了节约时间,信使立马答道:“是从西门进的城,怎么了?”>
卫兵答道:“没啥,东城那边好像闹腾起来了,就是问问情况!”>
“你等一下,我去跟里面的大人禀告!”>
这名信使只能留在大门外,等了差不多有一分钟,汇报情况的卫兵才出来让他进去。>
一路通行来到大厅,信使向在场几位高官行了大礼。>
只听徐龙升问道:“王成安派你回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回禀大人,王千户让小人送信回来!”>
言罢,信使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将其递到了徐龙升的面前。>
接过信函,查看未被拆封后,徐龙升才将其打开。>
信中内容虽简短,传递的消息却让徐龙升大吃一惊。>
见徐龙升面色古怪,朱济洪不由问道:“老徐……北安府发生了什么大事?”>
将信件递给朱济洪,徐龙升说道:“北地都司,想和咱们联手,一同抵御雍王府!”>
便有千户问道:“他们不是已和雍王府媾和?还在接收人家的粮食?”>
徐龙升答道:“王成安说,刘世礼惧怕雍王府势大,所以才与其虚与委蛇!”>
“如今雍王府大军压境,他们也害怕雍军突袭,所以愿与我军联手!”>
又有千户说道:“大人,只怕其中有诈!”>
不怪他们担心,和北地都司斗了近两年,双方可以说招数都用尽了。>
徐龙升不置可否,而是看向朱济洪道:“老朱,你怎么看?”>
看了一眼还在大厅内的信使,朱济洪示意此人出去。>
接下来他要说的,将是禁军的高度机密。>
待此人离开后,朱济洪说道:“不管是真是假,谈谈总是可以的,反正咱们不吃亏!”>
徐龙升说道:“你不是才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