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王府,谨身殿内,赵延洵坐在偏厅内,桌子上堆着一摞文书。>
王府长史司下辖各部,以及成文光的布政使衙门,每天都会送来许多报告文书。>
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有限,元阳城又这么大,涉及的事囊括方方面面。>
所以这些文书赵延洵都得看,因为他得靠这些文书,综合掌握城内动态。>
但此刻赵延洵却没看这些文书,因为在他对面,正站着王府左长史周承平。>
“殿下,如今正值艰难时节,但臣却有耳闻,下面有个别人……私自截留挪用粮食物资!”>
“虽然所用不多,但此行也该严惩,臣请殿下着人查证此事!”>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下面官吏众多,有这种蝇营苟利之徒也不意外。>
不得不说,也只有周承平这样的直人,才会关注这些得罪人的事。>
也正因为如此,赵延洵才能忍受他的犯颜直谏,因为这正是他的价值所在。>
“既然有此事……你主管审理所,这事就由你督办吧!”赵延洵沉声道。>
这非常符合周承平的预期,只见他躬身答道:“臣领命,定让属下严查此案!”>
“若无其他事情,就办差去吧!”赵延洵淡然笑道。>
周承平再度行礼后,才转身离开了大殿。>
待他离去之后,霍安便从殿外进来,在赵延洵耳边禀告道:“王爷,胡大彪已经被押来,正在殿外跪着!”>
赵延洵拿起笔来,平静道:“知道了!”>
然后他便拿起了一份文书,打开后仔细翻看起来,颇有些皇帝看奏折的意味。>
看完之后,边用比在上面勾画着。>
如果是汇报类的,便写上“已阅”二字,如果是请示类的便写“照准”或“驳回”。>
事实上,干这事儿也是个脑力活儿,偏偏赵延洵又不太闲得住。>
此刻他也不得不感慨,难怪朝廷上要设立内阁制度,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仅靠皇帝一人还真不行。>
但也恰恰是这内阁,承担部分皇权后放大了文官的权力,更放大了他们的野心。>
这也间接导致,他赵延洵在皇帝力推之下,还是没能登上太子之位。>
一边感慨着这些,赵延洵想到了京城,想到了端妃和皇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