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沃丹的城墙比起曾经的桥头堡要薄弱许多,特尔敦人展现出的技术能力却大跨越式提升。>
他们开始使用专门的土工作业工具——仅仅是这一点就比拿羊皮囊装土更令梅森感到危险。>
更令人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马车源源不断驶来,特尔敦人好一番折腾,卸下四门火炮。>
为了装卸这四门火炮,特尔敦人组装了一台小型起重机。>
远远瞧上一眼,梅森大致能断定对方用的是六磅长炮。他不会认错,因为六磅长炮是他在边黎之战使用过的型号。>
从边黎撤退时,缴获的轻重火炮都被秘密钉死沉河。>
这些火炮究竟是从何而来?是特尔敦人审讯俘虏后,从河底起出;抑或是新获取的,梅森不得而知。>
但有一件事毋庸置疑——特尔敦人拥有了火炮。>
至于特尔敦人是否具备使用火炮的能力?>
“很快就会知道了。”梅森心想。>
临时委任的各民兵队长被梅森召集开会。>
民兵队长当中既有原本的村长、镇长,也有热沃丹的市政委员,还有庄园主和普通农夫,都是民兵们自行推举出的有威望的人选。>
从这个角度来说,热沃丹的民兵部队天然拥有一定程度的凝聚力,因为各级指挥官都是自下而上选举而来。>
“军官”不需要用行动获取权威,他们是先有权威才被委任为“军官”。>
自下而上结构也有缺点——最高指挥者对于军官队伍缺乏约束能力,毕竟保民官又不是选举而来。>
想要发挥出部队的凝聚力,前提条件是各级指挥官必须做榜样,这也最是令梅森头疼的地方。>
首战奇袭失利,特尔敦人在第二天、第三天没有发动任何进攻。>
然而他们挖掘堑壕、步步紧逼给守军带来的心理压力,可能比直接攻击城墙更大。>
尤其是特尔敦人有四门大炮的消息不胫而走,令新城内部愈发人心惶惶。>
梅森目光扫过一众民兵队长,后者有的须发已经花白,有的还是毛头小伙子。但无一例外,他们不是一言不发盯着靴尖,就是在闷头抽烟。>
还未开战,气氛却沉重到仿佛已经败了。>
一位脸上有红色胎记的民兵队长打破沉默,起身询问道:“阁下,蛮子既然有火炮,那是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