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住。屋子要舒适,价钱要不贵。”>
斯坦福:“你今天是第二个人跟我说起这话。”>
华生:“哦,那第一个人是谁?”>
斯坦福:“他在一家医院做试验工作,今早他还在说好不容易找到称心如意的房子,可嫌一个人住贵了点,跟人合租有找不到人……说起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个人,你恐怕不一定有兴趣跟他差囊就相处。”>
看到这辛然顿时感觉前面自己看了个寂寞。>
这个华生不是侦探!>
而主角在……嗯,上千字之后才仅仅被提及了一个名字!>
夏洛克.福尔摩斯。>
所以全书以华生的视角展开?华生的回忆录?辛然感到些许意外。>
她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选择以这样的视角写侦探小说的。>
以华生作为视角,那么华生的心理活动将得到丰富的呈现,但福尔摩斯就可能不会出现心理描写了。>
因为这是第一人称作为第三方视角写作的局限。>
如果乌贼选择以夏洛克作为第一视角,那么他侦破案件的思路、想法就能很好的呈现出来。>
可乌贼为什么偏偏选择以华生作为视角人物?>
是视角人物的选择失误吗?>
还是出于其他考虑?>
如果夏洛克不能进行心理描写的话,这本书要写得精彩,就必须要求作者拥有极高的写作技术。>
因为心理描写涉及到代入感的问题。>
没有了心理描写,仅仅以人物的行动去表达和展现人物,代入感将非常欠缺。>
乌贼也太大胆了!>
不知道为什么辛然突然好奇起来,好奇接下来乌贼会怎么去处理这样的视角人物选择。>
甚至内心中,有意无意已经给这本书判了死刑。>
“果然网文作家和出版作家还是存在莫大的差距啊。”辛然在心中如是想道。>
乌贼的成就她是认可的。>
但这次这本侦探推理小说,视角人物的选择很明显存在极大的问题。>
继续往下读。>
斯坦福带华生与夏洛克见面,夏洛克一眼看穿华生的经历。>
“他是怎么做到的?”辛然在心中问道,兴趣顿时浓郁了几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