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弹幕出人才,我已经快笑死了。”>
陈平安当然不知道此刻的弹幕有多么爆炸。>
他这是专心写曲谱。>
笔尖刷刷刷在纸上流动,就像是精灵般在欢快的跳跃着,约莫两分钟不到,陈平安完成了曲谱的书写。>
递给董洋:“好了。”>
董洋有点懵,机械接过曲谱。“好了??”>
她很是难以置信。>
接着又有工作人员上来,将曲谱拿给了节目组的音乐老师。>
具备丰富直播经验的音乐老师接过曲谱,认真看起来。>
他本以为陈平安两分钟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会很粗糙,稍微应付一下唱诗的要求。>
但他死都没想到,陈平安不仅写得完整,而且好得出乎预料。>
多少人花个好几天都未必能写成这样。>
“我感觉我现在就像是个傻子。”音乐老师道,“人家两分钟的东西,我起码得花一个星期!”>
“真是天才!!”>
“我现在终于知道安神出道一年多,为什么能出这么多作品了……两个小时三首古诗,一张曲谱。他要是认认真真干一天,不得写个百八十首出来?”>
“妖孽!怪物!”>
音乐老师感觉自己被生生打击了。>
但现在是在录制节目。>
他很有职业素养。立刻收起了那种惊讶与羡慕,开始认真看曲谱,快速将之熟悉起来。>
熟悉后他通过麦克风告诉董洋,可以了。>
董洋这时才问陈平安道:“安神,音乐老师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陈平安点头。>
舞台的灯光在这时候做出调整,变得氤氲温和起来。>
音乐老师合作奏响了《琵琶行》的旋律。>
陈平安也将自己完全调整到了曲目中,酝酿出合适的情绪,唱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轻快干净的歌声响起,观众们不由被带到了诗文所描写的画面中。>
看到了江水。>
看到了客船。>
看到了明月。>
听到了琵琶声。>
叙事性的诗句描绘出生动真实的画面,听着歌,仿若在听一个故事一般。>
那种感觉很奇妙。>
让人忽然觉得古诗词好像也没有那么高深难懂。>
众人听着,>
而此时陈平安唱完第一段后,一段琵琶的弹奏响起。之后陈平安继续唱诗:>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又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唱到这里,陈平安嗓音忽然一转。从普通唱腔一下子变成了戏腔唱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戏腔一处,顿时惊艳全场。>
主持人董洋,鉴赏老师康达、余曼都是惊得张大了嘴巴。他们惊讶的不仅是陈平安的戏腔唱法,还有这几句诗文带给他们的极致的美的享受。>
直播间观众也瞬间炸开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句真的太美了,我能想象出一位极致美丽的女子从船中探出身子的样子……这种朦胧、婉约美,只在古代存在。现在出门一看,全都是白花花的大长腿,虽然也很美,但总觉得半遮半掩才是美的极致……”>
“我觉得古代的歌妓和现在的女歌手、网红差不多。但差别是真的很大,人家那时候是真的卖艺。现在嘛……大多数网红唱得啥几把玩意儿!除了穿少点,扭得卖力点,叫几声哥,哈哈,没法比。”>
“你们的脑洞太大了。”>
“我也喜欢那一句,但我觉得后面写琵琶声那段也很棒。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简直太生动形象了,我感觉自己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