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礼物还能美其名曰打着为了工作的旗号,让谁还说不出什么来。>
这岂不是可以光明正大炫耀了嘛!>
大家高兴之余,心里不由都在暗赞宁卫民真会送礼,能够秒懂大家的心思。>
没拿到日本礼物的小遗憾又算得了什么啊。>
自然每个人都能够体谅宁卫民公务繁忙和旅途遥远的难处啊。>
所以说,假公济私也是需要脑子的。>
在宁卫民灵机一动的借题发挥下,这顿饭吃得啊——绝对圆满。>
不过说到宁卫民今天来到天坛的初衷,除了为了巡查坛宫饭庄的经营状况之外。>
除了就便和天坛园方的管理层和乔万林坐下来吃顿饭,维持一下感情的温度之外。>
其实还有几个相识于微末的老朋友,他也很想要见上一见。>
所以这天下午酒席散了,宁卫民就没走,而是跑到经理办公室休息去了。>
稍微眯了一小觉,等到天坛公园临近闭园,他打电话把孙五福和古四儿给叫了过来。>
然后还打电话回扇儿胡同,喊来了罗广亮和小陶,又留下了张士慧。>
就这样,晚上等于宁卫民又组织了一场饭局,他们六个人凑上了一桌,在坛宫饭庄继续喝。>
其实宁卫民的意思很简单。>
在座的几个人情感关系大于利益关系,几乎都可以算是他的哥们儿。>
加上明年罗广亮和小陶也要来天坛公园落地儿干买卖了。>
正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他就希望这些人能够亲近亲近,多熟悉熟悉,以便日后互相关照。>
不用说,对他的这番好意,在座每个人都是积极响应。>
在他的撮合下,在场的人把酒言欢,就像江湖好汉那样说着仗义和局气的话。>
也许这个时候,每个参与者心里还没有那么纯粹的真诚,只是顾及到宁卫民的面子才做出彼此亲热的样子。>
但别忘了,这个小圈子里的成员都是宁卫民能信得过的实诚人。>
宁卫民把他们凑在一起,恰恰应了那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话了。>
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比较相似的一些人,其实很容易发现彼此是多么的投缘。>
所以尽管宁卫民很快就又离开了京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