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了心里的歉意,还能顺便解决自己目前缺房用的问题。>
这是一箭三雕啊!>
但是,他的好心好意一开始也不是很顺利就被乔万林接受。>
因为乔万林也是精明人,他知道这是一种人情兑换,当然要盘算一下是否划算。>
别忘了,这时候的人思维比较传统,仅仅能看到房子的使用价值,看不到房子的升值潜力。>
乔万林觉得接受这番好意,宁卫民付出太多,自己又不会落下什么实际好处。>
他可并不缺房啊,弄不好倒要欠对方一份人情,这当然就是亏本的买卖。>
所以他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我房子够住的了,一家三口,再多有什么用呢?你帮我买房就是给我添累赘,我不但要维护修理,还要交房租呢。再说了,我早晚也能分着,何苦让你花这么一大笔冤枉钱。就抵十年房租?二十年你也亏大了?”>
这种价值标准让宁卫民一下就笑了。>
“哎呀,我怎么说你好。你就不能往长远打算打算?房子恐怕是当下最难用钱买到的必需品了。分房得把职称、工龄、学历、户口啊,都量化成分数,然后按累计得分排名。你能分到一套两居室纯属运气,是因为头几年知青下乡了,你才有机会。换成现在你试试?难如登天。”>
“要是以后万一有变,说彻底不分配公房了,那先分到的不就占了大便宜了吗?没弄到手的不就吃大亏了吗?你光看见你要交的那点房租了,你怎么不想想,你要装了电话,一个月基费就得十五块钱,这么一比,那几块钱房租算个什么呀?房管局要给您修一次下水道或者是暖气,这一年的房租就白收您的了。这难道还不划算吗?”>
“我也不亏。别的不提,外企又怎么样?我倒是有钱,还有汽车开,可没处弄房去。每月光租宾馆的钱,你知道我花多少吗?我开烟酒店租那小院,一个月就得给人家三百块。难道这还不能说明房子的可贵吗?”>
“所以你别说房子没用。那是你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不知道别人缺房的情况有多么严重。而且你不缺房也是暂时的。难道你的儿子就不长大,不结婚了?我告诉你,也就是外资企业无法购房,否则你们单位要肯把楼房卖给我们公司,我们都愿意以翻倍的价钱吃下来。”>
这么一来,乔万林还真有点动心了。>
他回去一跟局里打听。>
局里可销售的职工楼一共有两栋,按政策,他要出三分之一购房款,单位补贴三分之二。>
这批房每建筑平方米售价定为了二百四十元。>
那就是八十块钱一平米啊,按他的级别,买六十四平米的三居室就得五千多块。>
可关键是,管这事儿的人就没想到居然有人傻到还真要自己花钱买房。>
那是充满嘲弄的哈哈大笑,一个劲的催他赶紧交钱。>
而金处长知道了这事儿,又劝他冷静。>
说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出这个钱,也出不起这个钱。>
这事儿拖下去弄不好,最后没人买,弄不好就成白分了。>
他要掏钱买,不就吃亏吗?>
一下子弄得乔万林又有点犹豫了。>
幸好宁卫民对这事儿看得准,又替乔万林做了一回分析。>
“当然不吃亏啊。还别这么想,真弄成白分,确实有很大的可能性。可那样的话,别忘了你才是副科,又去了没几天,一定能有份儿?万一没你的呢?”>
“其实我看哪,还是现在花钱买房最好。一是响应国家政策,稳拿把攥能弄到房。二是还可以先挑好朝向的,好楼层的。只要是自己花钱买,无论上下都说不出你什么来。因为这样是光明正大的呀。别人羡慕,他们也可以掏钱嘛。”>
“你再想想今后,一旦用不着这房,你还可以继续租给别人啊。这就等于你有了一笔旱涝保收的外快了。就是退休,这房子公家也不会要回去,你能吃一辈子,还能传给孩子。又不用再去求房管部门的人了,这也少了人情债,多么合适啊。”>
“再说了,钱都是我掏,房子是你的名字,你又能亏什么?你还别怕租不出去,我放句大话,这房子,我永远给你兜底,没人要我租。还不行吗?”>
还真别说,是有道理啊。>
就这么着,乔万林没话说了。>
终于下定决心把宁卫民给的钱交上去了。>
或许是因为他是蝎子拉屎独一份,这事儿还办得挺顺,很快就拿到了钥匙。>
他如愿以偿的要到了一套最好朝向,二层楼的三居室。>
不过对于搬家住新房,乔万林可没这个打算。>
他觉得自己家住得挺好,大冬天的,也实在懒得动弹。>
何况这新楼基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