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立秋之后,京城副食店的黄瓜、西红柿,就开始一律摆成堆儿来卖了。>
堆儿大的,十几条,十几个不等。>
堆儿小的,也得七八根黄瓜,五六个西红柿。>
人们买菜的时候,往往打大老远处就能听见副食店的人吆喝,“搓啊!搓来卖了!”>
要么就是,“黄瓜、洋柿子,老大个儿一堆儿啊”。>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两样夏季当家菜要下季,告别饭桌了。>
于是价钱上就会便宜很多,而且会越来越贱。>
往往几分钱、一毛钱就能买一堆。>
到最后拉秧的时候,甚至都可以论筐买了。>
所以很多老太太带着孙男娣女的,手里提着筐子、笸箩,或者是推着小竹车,一买就是一搓堆儿,最少也得几十斤。>
然后弄回去做西红柿酱。>
这样一来,漫漫寒冬也就有口新鲜蔬菜当做调剂了。>
而与之相对的是,市面上应季的秋季瓜果、市场上的零食小吃却拉开了丰富多彩的序幕。>
尽管这个年代物流、冷藏水平尚属低下。>
京城能上市的果品,大多只出于远郊区县和河北、河南、山东等土产。>
可由于这年头还不是大面积只种植经济品种的年代,极具特色的地方小种类果子不少。>
所以仍旧算是琳琅满目的果子大展览。>
甚至兴许比三四十年之后,种类还要丰富一些呢。>
京城秋天最早出现的水果,就是夏末初秋上市的“虎拉车”,也称“虎拉槟”。>
这种水果味道介于苹果和沙果之间,很像青香蕉苹果,味淡而脆。>
但香味极为浓烈,家里要是摆上一盘,满室盈香,经久不散,因此又有“闻香果”之称。>
过去一直是高门大户最爱摆的东西。>
而继虎拉车之后,碧绿未黄的鸭梨,艳如少女面颊的沙果,紫而泛霜的槟子,牙黄扁圆的白梨,紫黄相间的李子,陆续上市。>
此外还有树熟的海棠果和蟠桃、水蜜桃。>
紧跟着,伴随着“约葡萄来!脆枣儿来!”的惊秋之声而来的,是京城人称的“山里红”和津门人俗称的“红果”。>
再接下来就是地里初秋二茬的老玉米,新芋头、生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