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架子楼(2/6)
作者:镶黄旗
甚至就连宫廷,直到溥仪走出紫禁城,也一直是靠这一手避暑。>
为什么故宫里头除了御花园就没有高大的树木啊?>
你要听信了导游的,那得当一辈子糊涂车子。>
就那帮不学无术,信口胡柴的东西,都告诉你是怕混入刺客行刺,或者是防火需要,完全就是把游客当傻子的纯粹的扯淡。>
真正的缘故,只是因为夏天要搭棚,明清宫廷都有这种风俗,并有档案记载。>
皇上可不傻,没道理百姓都懂得享受,宫廷不知道。>
所以要论搭棚搭的讲究,普天之下,也无出京城之右者。>
搭天棚的行业叫“棚铺”,干这种活儿的人叫棚匠。>
需要飞檐走壁,爬上爬下,空中作业,将长长的木桩粗粗的长竹竿用麻绳绑成架子。>
从工作性质出发,干这活儿的人大致应该算是建筑行里的一员。>
但是又不完全一样,因为建筑都是长期使用的,而棚这种东西,却是临时性的。>
过去请人搭棚的时候,棚匠会按照主家的院子大小给你算钱,一季是多少钱。>
一切东西都是棚铺的,主家花的钱只是个租金,到了时候人家就全给拆走了。>
所以价钱也不贵,基本中上之家就能花得起这个钱。>
但现在可没戏了,眼下这些东西可没地儿去租了,全得靠自己买下来。>
而且连人都难找,工钱也低不了,所以开销必定是实打实的。>
饶是共和国内地物价人工超便宜,给个小院搭棚也是价格不菲,连买料带人工,得三千块呢。>
这还不算,因为这钱只是把天棚搭起来的钱,搭完还得拆呢,拆完了还得存料呢。>
难怪老爷子不乐意,说白了这就是花钱受累,自找麻烦的事儿。>
就更别说,要按照江念芸的想法,还得按照过去的意思搭起喜棚来,修修戏楼,大操大办了。>
那就更不知道得要多少钱的开销了,根本没法子去算。>
事实上,等宁卫民和松本庆子坐着汽车回到了马家花园,从车上下来走进院子。>
宁卫民就明白了为什么路上罗广亮劝他考虑换个地方住,又不把汽车开进来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院儿里铺开的摊子太大了,也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