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连两天。台儿庄城下的濑谷支队都沒有发动攻击。
就好像城下的日本兵。要使用持续的炮击与轰炸。來彻底摧毁台儿庄的抵抗一样。
沉重的炸弹从天落在运河上。高大的水柱冲天而起。运河上的浮桥上。有人在不停的向运河对岸运送弹药。
台儿庄之战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是四天。令人不得不惊讶的是。台儿庄的一个团还是一个团。虽然受到一定的伤亡。但整个团的战斗力并沒有降低多少。庄内的守军。除过粮秣的要求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要两种陶土弹药。
这件事随着战报。很快就传到了李宗仁的耳朵里。
“真沒想到。真沒想到。第一时间更新就这么小小的两个玩意。居然就有如此之大的威力。”
在他的书桌上。就放着他刚刚说的东西。一个是手雷。另外一个则是被称为“天女散花”的“冰雹人员杀伤弹”。
虽然金涛给李宗仁的资料上带有这种武器的名称。但不能否认。中国人的心中。总包含有许多的浪漫。“天女散花”这个名字。当然比之“冰雹人员杀伤弹”这个名字。要浪漫的多。
可就是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的小玩意。就给了日本军队最大的打击。
“活学、活用……活学……活用哪。”
在屋中脸上带着喜色的李宗仁來回踱步的同时。嘴里反复叨念着这句话。
他听程思远谈到过。说奥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使用过陶土手雷。他只是沒有想到。放在抗日战争的时候。这样的家什居然能起到如此的作用。
作为一个将军。他很容易就想清楚里面的关节。
日本军队主要为步兵。固然炮兵与空军的力量不俗。但以日军传统的战术而言。步兵是攻击主力。其他兵种全部为辅助。既然步兵是主力。那么必然要受阻天眼前这小小的弹药上面。
像是“天女散花”。无论使用汽油桶大炮还是说“手风琴。。多管掷弹器”。都可以进行数量庞大的齐射。而且这些装备制造简单。材料充足。尤其是“天女散花”本身。其便宜的程度令人咋舌有。第一时间更新
一个壳子五分钱。几个且里的农民居然就把这当成了生财之道。据验收外壳的人讲。一些人多的家庭。一天居然就挣得了好几块钱。这时候的一块钱。对于工人也许不算多。但对于本身就种地的农民们來讲。就是好大一笔额外收入。。
据说那些县里的农民。从7岁的娃娃开始一直到80岁的老太太。人人手里一个木壳子。守着一大堆调好的陶土只管填。等阴干之后交到收壳子的人手里。就可以拿到现钱。
甚至听说有人地都不管了。只做这手雷壳子。一天下來的收入也不少。
对于李宗仁來讲。这实在是便宜到不值钱的程度。
毕竟一枚手榴弹多少钱。在中国这极度缺乏钢铁的国家里。当然不会便宜。因此几万大洋。就能换來一大堆手雷壳子。至于拉发引信与炸药。这倒还不十分缺乏。
现在听到前线上这种武器大收奇效的时候。李宗仁已经交待了程思远。要他告诉底下的人。各个县可以自行生产火药。直接用火药装填。
心中想的事情就是。在鬼子发动攻击。再想集中起來冲锋的时候。一次摔他十万、八万枚。固然火药的爆炸威力不大(约为tnt的六分之一)。但就算是100枚炸死一个。那小鬼子一个师团不都得报销一半么。
也直到这时。他才想到最初为何金涛告诉他。手雷可以用火药装填。
“唉。当时我真是糊涂。认为造大了扔不远。现在想起來。实在是蠢的不得了。有了‘天女散花’。手雷有必要扔那么远吗。最少。用來守城那是够了。”
根据防守台儿庄的团长王冠五报告。面对濑谷支队的突袭。他们把士兵布置在炸毁的城墙附近。直接从城头上把手雷往人群里扔。一次几十枚手雷之下。除过炸死的鬼子兵之后。其他鬼子全都连滚带爬的向下退。
关于这种情况李宗仁很理解。面对枪弹士兵们也许能够冲锋。就算密集一点。也算不得太大的危险。但手雷这玩意不成。一炸片、硝烟满天。用那玩意打退鬼子。不是把他们都炸死。而是战场上连续的爆炸之下。沒有人不害怕的。
甚至他可以想象。当对方的手榴弹扔不完的时候。那么可以说城墙上被炸塌的地方就成了鬼门关。不把扔手雷的人解决了。去多少人都白给。但在黑夜里。趴地下扔手雷的人瞄无法瞄。打都不知道该向哪打。
而且从战场上的战况來看。眼睛台儿庄城下的濑谷支队。根本无法发动进攻。不是说兵力不足。而是对付不了“天女散花”。
这种空爆形榴弹。一枚、两枚不会让人太过于担心。但倘若一次扔下來就是千而八百。覆盖一大片地方。有多少步兵都不够死的。与日军打了好久战争的李宗仁知道。日军士兵勇士十足。可面对这样的打击。不是他们有资格对抗的力量。
就算是坦克。面对台儿庄内的城墙。又能有什么作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