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桥太一大佐听着野战电话里的命令时,他脸上一片苍白.看到的人全都猜测,他是不是受到了大日本帝国第6师团的司令长官谷寿夫中将的训斥。
不过所有人同时,也都不再小看松井辉大佐。
“他说的一点也没错,这些蚩尤军实在是顶难对付的家伙!”
蚩尤军比第6师团见过的,任何中**队都更难对付。说他们不打阵地战,那防线就根本没有办法攻击。像是炮兵,看不到就打不中。而前沿的侦察兵,到现在是一点情报都没有传回来。甚至攻击的步兵,同样一点情报也都没有传回来。
这不禁使人纳闷,对方到底是什么模样的士兵,他们到底是怎么打仗的。
蚩尤军是什么样的军队,蚩尤军的战术,是建立在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队的特点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而制定的。原本对于各国的军队而言,这些特点是他们的军事机密。
这些军事机密对于80后的金涛,那根本又都不算是什么也不起的机密。只要找找“谷哥”与“度娘”,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只要有未知欲,那么在未来的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里,就没有学不到的本领。
就像是眼前的日本军队一样,基于对他们的了解,金涛知道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依然是以陆军为主的军队。最多的辅助是航空兵,至于说日本军队的坦克,金涛倾向于认为没有。
毕竟,当有了rg的时候,日本的那种放在欧美只能算是装甲车的坦克,基本上是一炮一个。超口径反坦克榴弹,最先应用的是德国的铁拳。小发射管、超口径弹头,这个特点在将来的rg系统里被发扬光大。用它对付鬼子的薄皮坦克,那就是一炮一个。
那么对付这时的日本侵略军,中国最有效的战术将是什么呢?
很简单,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在中国对付小鬼子的步兵,当然就是重炮、飞机与坦克的空地一体战。
可惜这时的中国造不了飞机、造不了坦克、造不了大口径的火炮。或者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拉开钢铁的战争,那么这时产钢极低的民国,根本就不可能进行那样的机械化战争。
既然打不起那样的战争,就只好玩以“地雷战”、“麻雀战”、“地道战”以及游击战法的战斗模式。
这就成了对抗日本帝国的最根本的手段,以这种模式形成战略上的消耗战,才是中国战场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贡献。所以别去谈中国牵制了多少日本军队,也不要去谈中国杀伤了多少日本军队。只说一件事,这些军队在中国一驻八年,他们吃了多少粮,死了几茬的兵,费了多少神。
既然因为生产能力决定了机动作战,那么金涛就可以在机动作战的基础上,稍稍的前进一步。即把游击战法提升为特种作战,那这种战法带来的威力就显而易见。
就像此刻的汤山攻防战里,蚩尤军用极廉价的“钉子雷”封锁战场的能力,比之使用反步兵地雷,那是即经济又实惠。打伤而不打死,造成日本军队更多的消耗。
除此之外,大量的狙击手,专门对付鬼子的军官、机枪手与无线电,使日本军队在战场上的消息传递近乎为零。这是未来战争里的“制信息权”的战术应用。
没有信息,攻山的日本军队空有足够的火炮和炮弹,可令人气恼的是根本不知道该把炮弹向哪儿打。就像是在太平洋战争里,被美国海军在雾后面进行了轰击之后,日本海军才明白没有雷达,在海战里是件要命的事情。
现在战场上的情形,对于高桥太一大佐几乎完全为零。送上去的士兵,如果有回来的,还能够告诉他前面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可惜狙击手们这时根本不会放人下山,无论是接电线的电话兵,无论是传令的传令兵,甚至于也包括了伤员以及搀扶或者抬他们的人。
一个都不许下山,那么山上的情况,在被无声的狙击枪阻隔之后,就完全成敢一片漆黑。
除些之外,微型无线电、“竹管电话”、火箭散布的“钉子雷”、左轮枪与无声狙击枪,就是根据日本军队的特点制造并装备的武器。这使战场上的信息,对于蚩尤军相对是透明的。而且左轮枪终结了鬼子肉搏式进攻,至于狙击小队的作用就不必说了。
那么熟悉战场的人,就会明白在这样的情况下,攻山的鬼子兵还需要更多的数量,而且最好还有空中侦察能用。不然,他们就只好一**的人进去,然后在密集的“钉子雷”之下去站军姿,不然就做残废。
战斗打成这个模样,实在是不怪高桥太一大佐。而是战术那是特种部队的,战法那是根据日本军队的特点制定的。说白了,那就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又或者叫,有心算无心、针锋相对。
受到中将师团长谷寿夫训斥的高桥太一大佐来到前面的堑壕,他沉默了一会,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之后,甚至冒出了汗。看着他的变化,松井辉大佐有一种怜悯,但他不能任由高桥太一大佐这样毫无章法的战斗下去,因为送一些士兵的性命是小事。但倘若被蚩尤军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胜了,不管别人怎么样,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