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散修朱八(1/3)

作者:不武
王朝在变,人心在变,渔阳镇的繁华却一点没变。

建镇之时的三条老街早已承载不下过往的客商,十六条新街在不经意的岁月流淌中应运而建,商业的繁荣幻化总是让人对身边事产生失忆,就连镇上最年长的修行者也说不清楚这些新街是在何时而建,只有从《渔阳志》中才能找出一些印记。

渔阳虽东临东漓海,西近龙河,向北通达北岳数座大城,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不同寻常的繁荣,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的四省通衢之地,周边数省的货物大多在此中转,再通过海运、河运和旱路运往北岳城镇,是大楚王朝东北部的重要商埠。

杨不武三人回到渔阳镇时已是傍晚时分,先把小珂送回了西柳街的莫铁匠铺,同时送过去的还有那口四饕昆吾锅,小珂招牌式地嘟着小嘴,牵着杨不武的衣袖,千叮嘱万嘱咐早点来做灵食。

“老规矩!”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直到杨不武和小珂认真地拉钩,方才好不容易从莫铁匠铺出来,与木大元往紫石街的木记食馆而回。

紫石街是渔阳镇三条老街之一,它既不像东卫街商铺林立、买卖热闹,也不如西柳街货仓众多、转运繁忙,但这里食馆、茶社、酒楼、客栈遍布,甚至赌坊、花楼暗窖也应有尽有,是过往客商歇脚的首选之地,在镇上颇有些名气的木记食馆也在此处。

马车刚驶进紫石街,杨不武就感受到了众多的异样目光,当一句“杨不武回来啦!”的大喊声传入二人的耳廓,街面上顿时响起一片如潮水般的哗然声,本可容数辆马车并行的紫石街瞬间变地拥挤起来。

隆兴记饼店的张老板出来了,手里还拿着未煎好的大饼。

大逍遥澡堂烧水的张伯出来了,赤膊着上身,忘了穿衣。

回头客茶馆的茶博士小张出来了,手里拎着热水壶,差点把脚给烫了。

回春楼的老鸨张妈出来了,脸上的胭脂都还没搽匀。

三笑楼的姑娘们都出来了,领口的衣扣都忘了系紧。

……

“丽红,听妈的错不了,找相公就得找不武这样的,有这门灵种手艺在手,天天都有灵食吃。”

“啊呀,不武回来了啊,闲时来店里坐啊。”

“我就不明白了,杨不武是怎么能在人阶灵田里种出地阶的清肠稻。”

“我早说了杨不武聪明,没看错吧,卢镇令还要把他写进《渔阳志》嘞。”

“‘渔阳镇灵田御术第一人’就是他?年纪不大嘛,真是后生可畏。”

所有人的目光停留在杨不武身上,议论纷纷,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当他在低阶灵田上种出了高阶灵谷的消息传来时,他的故事立刻以各种版本在紫石街上流传,成为了最励志的草根故事。

杨不武看着熟悉的老板伙计们,抛媚眼的姑娘们,脸上不禁微红,但很快还是平复下心情,一一颌首致意。

木大元一脸的郑重其事,目光如线般平直,小心地拽着缰绳,努力维持着马车回木记食馆的直线距离,有一位名人兄弟坐在身旁,让他本就高大的身材又挺拔了不少。

终于,马车在极其缓慢的速度下,冲出了人流,驶进了木记食馆后院。

后院里早已站着两人,一人比木大元还要高大,同样是一张黑红的脸,正是木大元的父亲,木记食馆掌柜木三,身旁是位头发花白的佝偻老者,是食馆的杂工福伯。

十三年前,还在襁褓中的杨不武被婶娘抱着流落到渔阳镇,木三见他们孤苦可怜动了恻隐之心,就将食馆后院的小木楼接济给他们住,这一住就到今日。

“木三叔,福伯!”杨不武赶忙下车行礼。

“辛苦了,今日送灵谷如何这么晚啊!”

“田员外留我们吃中饭了。”

“太阳出西边出来了。”木三微怔,说道:“快回去吧,归婶等你半天了。”

杨不武应了一声,便风一般地冲进了小木楼,人还没进门,便叫道:“婶娘,我回来了!”

“大元昨日就跟我说了,你今天会回来。”

布满龟裂纹的手掀开了门帘,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妇扶着墙面从里屋走了出来。

婶娘姓归,街邻都叫她归婶,身患眼疾,粗糙而蜡黄的皮肤,满头银丝的头发,让人觉得她比实际的五十岁年龄大很多,但她一身装扮却是十分整洁,脸型也很清秀,一看便知年轻时容貌不俗。

杨不武赶忙上前扶着婶娘坐下,俯下身子,恭敬了磕头行礼。

归婶双手抚着他的脸,摸着他的肩膀,想象着他的样子,布满皱纹的脸颊上泛起暖心的笑容。

“你可又长高了!”

“是么,才二个月,又高了。”

“当然啊,你现在可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嘛。”

看着婶娘笑了,杨不武也开心地笑了。

就在这时,房门吱呀一声被打开,福伯端着一个食盘走进了屋里。

“快吃吧,这猪脸肉炒面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我的老爹是重生 都市狼行 狂战婿 男主都是我徒弟[快穿] 英雄无敌之国战 重生后成了前夫的心尖宠 无双轮回 盛世云天 超级下载系统 宋煦txt电子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