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竹点点头,说道:“嬷嬷说的是。不过,还是要告诉我们的人,在武王府行事,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重!”
嬷嬷说道:“这是自然,奴婢也告诫她们以自身为重。可是这些人都是受过刘妃娘娘恩惠的人,一直就等着有机会报答刘妃娘娘了,早就巴不得早点派上用场了。”
原来这些人,便是朱启恒的母妃刘妃娘娘救下的那些孩子。女孩子们想办法进了宫里和其他王府做奴婢,男孩子们也有的进了府里和女孩子们相互照应,有的便分散在京城各处,随时收集着消息,以准备安王到时候有用。
这次嬷嬷带来的信件,便是安插在武王府的一个奴婢所带来的。
信中详细说了张玉瑶最近的所作所为。
按说,这么秘密的事情,那个婢女是打听不到的。可是万幸的是,张玉瑶把自己的贴身婢女小桃送给武王做妾以后,身边还需要贴身婢女,张玉瑶因为当时无法随意出府,所以还是从武王府里的丫鬟里挑选的人选。
这个婢女,因为是在府中做了十几年的老人了,张玉瑶觉得还算是信得过,便选了她做贴身婢女。
也许张玉瑶都没有想到,她觉得尚算可靠的婢女,真实身份,竟然是刘妃死前留给自己儿子的探子。
虽然张玉瑶做的这些事,其实还是瞒着这个婢女的,可是人一旦有心关注了,总会留意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这个婢女本就善于观察,又处处不动声色的留心,所以她见到张玉瑶单独见了张强又亲自杀死了张强,其中又牵扯到武王妃之死,几下一串连,竟然将事情分析的七七八八了。
那封信,就是她将自己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分析写下来,交给府里和她相互照应的侍卫秘密送来安王府的。
李青竹有了这封信,也算是抓住了张玉瑶的狐狸尾巴。她暂且不动她,也不会打草惊蛇,而是留待以后一起清算。
这时候的李青竹没有想到,她还没有打算动武王和户部,就有人先她一步做好了打算。
这个做了打算的人,便是厉王了。
厉王手里有直接的证人张强,所以比李青竹手里的一封信,要有力的多。这样,岭南大将军更是不必怀疑。
大将军若有心,只需按照张强所说,查一下顺天府尹和玉器店,便知道他说的真假。
这样,也不必李青竹亲自和武王和户部对着干了。
不过,她原本想凭此事拉拢一下岭南大将军的算盘也算是落了空!倒是让厉王捡了个便宜。
一切都是有利有弊啊!
到了晚上,管家又急急地拿着一封信交给李青竹,这次,是真的朱启恒让人送的信。
朱启恒此时才刚到疫区不久,这封信还是在半路上的时候写的。
原来这是李青竹发现疫情的第一时间就派了人去通知朱启恒之后,朱启恒也派人仔细查探过,果然这一路都有零星的疫病出现。
那时候朝廷的防治措施还没传到朱启恒所在的地方,朱启恒因为有了李青竹的提前通知,便也沿路早做了预防。
朱启恒一边赶路去灾区赈灾,一边让手下在自己经过的地方组织医者防治瘟疫。
如果等朝廷的命令下放到地方,疫病也已经开始扩散了。
而朱启恒因为及时派人进行了防治措施,把有症状的患者在发病之初就做了隔离防护,并且有经验的医者聚集,也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所以,朱启恒经过的这一路,竟然在整个大周,都是最先控制住瘟疫的地方。
而朱启恒到的灾区,是疫病的发源地。缺医少药疫病频发,其恐慌程度,竟然盖过了饥寒交迫带来的恐慌。
朱启恒一到任上,就开始组织当地的衙门官差,并且发动当地还存留的居民百姓,共同进行了赈灾和瘟疫的防治措施。
李青竹收到的这封信,是朱启恒没到任上的时候写的,所以她还不知道那边的疫情如何。
她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为朱启恒祈祷,祈祷他能一切顺利。
这时候刘冬也过来求见了。
“禀王妃娘娘,草民愿意主动请缨去往灾区,协助王爷。”
李青竹也希望朱启恒身边多些医术高超的大夫,可是她也不希望刘冬涉险。
“刘叔,王爷所去的地方,可是这次疫病的集中爆发地,那里又是缺医少药的,您还是别去了。京城再怎么说,也比其他地方安全些。”
刘冬躬身抱拳,说道:“草民躲了二十年,平日也就罢了,可是作为医者,这个时候实在不应该再躲。只是草民的身份不适合在京城露面,草民又心系王爷。也只有到了王爷身边,草民才安心啊。”
刘冬一听说疫病的时候,便想去找安王了。可是那时候,王妃刚刚被隔离,他不放心,便在京城多留了几日。
最近,李青竹解除了危险,京城的防治又是比其他地方更加严格有效,也算是基本控制住了瘟疫的蔓延。
京城这时候算是安全了,刘冬便觉得自己也该离开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