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朝堂之上。
武王率先出列:“父皇,儿臣愿意领命,前往灾区安抚灾民。还请父皇恩准。”
皇帝看看自己的这个儿子,不置可否。
朱启恒自是也出来请命道:“父皇,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前去赈灾安民,还请父皇恩准。”
皇帝又看了看朱启恒,还是一言不发。
赵阔此时出来力挺道:“皇上,微臣觉得安王为人宽厚,心怀广善,此次赈灾安民之事非安王莫属。”
赵阔是个大老粗,能说出来这文绉绉的话,确实不容易。也只有他是是一直力挺安王的,从没有犹豫过。
另外几个打算投靠朱启恒的老臣也出来,齐声说道:“微臣觉得赵尚书所言甚是。”
这样一来,挺朱启恒的就多了起来。而朱启泰那边,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朱启泰看了看张泸引,不过自知,此时的张泸引怕是正在风口浪尖上,自身难保,也不能指望他出列维护自己。而且,他也不希望此时和张泸引走的太近,以免波及到自身。
不过,这时候,吏部尚书郭辉却站了出来,力挺朱启泰。
“皇上,微臣以为,安王的能力在北疆战乱时已经得到极大的锻炼。此次赈灾安民,也是对皇子协调各部的一次大的考验和锻炼,不妨交给武王一试。”
有了出头鸟出来替武王说话,后边的虾兵蟹将也有几位出列,跟随在郭辉的身后支持武王。
皇帝这下有些为难。此时的他,一方面极其喜欢自己从小宠到大的朱启泰,一方面又对对自身性命有影响朱启恒放心不下,这可实在有些为难。
他看看站在最前面的百官之首宋远山,询问道:“宋爱卿,你对此事可有何高见?”
百官们便将目光齐齐的对准了宋远山。
他们早就听闻,宋远山已经改了往日对皇子均是远离的态度,跟安王走的有些近起来。此时,也正好看看他的态度如何。
一旦宋远山对哪位皇子表现出偏向,其他那些闻风而动的大臣也好做个参考。因为宋远山最善于猜皇上的心思了。宋远山做出选择,他们这些墙头草顺风刮便是。
宋远山被点名,只好出列。
还没等他表态,便听门口传来太监的叫唱声:“厉王觐见~”
此时,大臣们可沸腾了起来。
厉王几年前摔残了腿之后,就已经被皇帝恩准可以不必上朝了。
说是恩准,不如说是放弃更准确一些。
文武百官也早已习惯了厉王不上朝不参与政事了。猛然间听到厉王在此时上朝的消息,众人可都是惊掉了下巴了。
就连皇帝都大惊失色,从龙椅上猛地站了起来。
众人在一片惊讶的目光中,一步一步,缓缓的,沉稳的走向光明大殿。
他郑重其事的对皇帝磕了个头,参拜道:“儿臣启炎,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又惊又喜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大儿子,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又让他不断失望的大儿子。
再怎么对自己的儿子有意见,他也是希望厉王能健全的像个正常人一样啊。
皇帝亲自从龙椅宝座上走下来,一步一步走向厉王,双手颤抖着搭在厉王的肩膀上,眼含热泪道:“启炎,你是真的好了吗、”
厉王目光坚定的看着自己的父皇,郑重的点头道:“是,父皇。儿臣已经彻底好了。这么多年,劳父皇为儿臣挂心了。”
“那昨日入宫拜年,为何还是双腿不利于行,要人抬轿进宫?怎么一夜之间,就好的这么利索了?”皇帝惊奇的问道。
厉王镇定回答道:“启禀父王,儿臣近几年来为了双腿之事,遍寻名医。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之前,终于寻到可以治疗儿臣双腿的名医,现在已经治疗半年有余,今日一早,才扎了最后一针。现在,儿臣已经完全康复了。请父王见谅,儿臣之前一直隐瞒。实在是没有到最后站起来,儿臣自己都不敢相信会完全能好。”
皇帝擦了擦湿热的眼眶,一手使劲拍拍厉王的肩膀,感叹道:“你好了便好,以后就正常上朝吧,朝廷的诸事,你也该参与进来了。”
厉王叩首谢恩道:“谢父皇,儿臣遵命。”
皇帝再次走上了龙椅,坐下。对着满朝文武说道:“厉王双腿康复,此乃我大周之幸事。以后,朝堂之上,朕有三个儿子可以辅助朕治理国事了。此乃上天眷顾啊。”
众大臣随即齐齐叩首重喊:“恭喜皇上,恭喜厉王。”
“平身!”皇帝再次让众人起身。
然后,皇帝又对着厉王说道:“皇儿,你今日刚刚上朝,可听说北界雪灾和灾民闹事一事?”
厉王抱拳道:“父王,儿臣正是为此事而来。虽然儿臣双腿不利于行,但也不是在府里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儿臣也关心国事,关心父皇。因此,雪灾一事,儿臣也有所听闻。”
皇帝激动之余,也来了兴趣,问道:“哦?如此说来,你倒是勤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