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将是一片通途。
虽然侯赛因的直觉告诉他,中国人在歼灭自己率领的撒马尔罕重兵集团之前,大概率不会贸然的进入波斯。但,万一敌人的指挥官发疯呢?
“该死的,这一次决战,主战场不是在印度吗?不是西班牙人首当其冲吗?怎么这些中国人先来打我们了?帝国的主力,整整二十个师,三十万人的精锐,现在正被鲍里斯率领,帮着西班牙人守御恒河三角洲呢。我们这点兵力,到底该怎么办?”
除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不管不顾的埋头西进让他感到难受外。由于李、张二人在乌兹别克人和土库曼人的土地上到处‘征粮’,也让此刻驻守在撒马尔罕的乌、土两族五万余战士焦躁不安。
因为信仰的关系,在这块地盘的常住居民看来,大明的军队里,虽然也有一些兄弟,但绝大部分还是异教徒。所以在感情上,他们确实天然的偏向奥斯曼多一些。
如此一来,一方面,侯赛因集群在情报上就有极大的优势——孙传庭的大军想要在这块土地上对敌人实行情报遮蔽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这个优势也形成了双刃剑:李、张二人在乌、土两族聚居区倒是很少杀人,也基本不抢钱,不烧屋。但他们过境的时候,就如同蝗虫一般,把沿途所有的粮食给刮走了。
而得益于‘强大’的全民情报系统,这样的消息很快就传入了撒马尔罕和杜尚别两个据点里——侯赛因想瞒都瞒不住。
对于乌、土两族的战士们来说,异教徒入侵,在带头大哥奥斯曼的带领下进行圣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自己留在家里的老小,也必须要保护。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家人还是被放到了圣战之前——这里是中亚,不是野外到处都有水果和野生动物的热带雨林,这里是自然环境恶劣的中亚啊。在刚刚秋收不久,下一季粮食还没有播种的时候被敌人搜刮走了所有的粮食,家人们若是得不到接济,岂不是全都要活活饿死?
所以,从八月二十五日开始,乌土两族的领兵之人就一再要求侯赛因率兵出击,歼灭流动作战的李自成和张献忠支队。后来看到侯赛因实在不愿意放弃撒马尔罕这个重要的战略据点,便降低要求:你们奥斯曼人不管我们乌土兄弟的家人就算了,我们也不陪你们在这里枯坐了。我们的部队要单独开出去,自己去找李、张二人战斗。
其实侯赛因知道,乌土两族的带头人赛义德和哈西姆并不是真的想独自带兵出去找李、张二人:对面可是武装到牙齿的,不低于十万人的精锐。而且现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