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不少启发。儿臣以为?可以在此计的基础上?稍加改良,行一个虚张声势。”
“哦?那你给为父讲讲,怎么个虚张声势?”
“父皇,儿臣先斗胆冒昧问一句?白起作战计划到了今日?是否算是失败了?”
当然算是失败了啊。
哎,都怪朕穿越前在起点上看了一个叫混吃等死的扑街作者写的什么蜀汉的复兴,那里面复刻了一次长平之战。搞得朕也想在这个位面在暹罗复刻一次长平——不然朕怎么会给这个作战计划起名叫白起嘛。谁知道现实毕竟不是,敌人的指挥官,不管是古斯塔夫还是瓦伦斯坦?都是这个时代一顶一的人杰。本方才刚刚开始合围,对方就已经敏锐的察觉到危机并且迅速的进行了规避。
这才是正常的嘛:敌人真要是这么愚蠢?哪里还会打到离大明本土这么近的地方?
所以,所谓白起作战计划?现在看起来,真的有些想当然——要构建一个包围网?这个网的所有部分都要非常坚固。而大明的这个包围网?袋底部分在敌人不上当?不东进到平原地带,反而掉头向南的情况下,只能依靠羸弱的周唐二国——袋底破了,计划自然就失败了。
“父皇,虽然白起计划失败了。但是儿臣觉得,这其实也不是坏事。”
“嗯?”
“父皇,儿臣这些年在美洲,经常与岳丈(孙传庭)探讨兵事。五年下来,儿臣对战争的看法就是,一城一地的得失,乃至数万、数十万敌军的歼灭,都不是战争的目的,而是手段。真正战争的目的,乃是要在战略上压制对手。”
“以儿臣看来。”朱慈燚干脆站起来朗声道:“在西贼拿下印度,并侵入我大明内海后,我大明本次作战的最高战略目的,是要把西贼的所有力量,不分海陆,全部驱逐出东亚。如此,哪怕丢失了印度,但我大明东亚的经济闭环是保住了。再加上美洲那边也将获得成功,整个环太平洋都将成为我大明的势力范围。如此局面,即便印度暂时丢失,即便我们暂时无力反攻。但我大明的经济和民生不会受到影响,我大明在未来就有获取最终胜利的可能。
而全歼敌人的四十万陆军,未必能够实现这个目的。因为,对方的海军还在。即便我们的俞通海和郑和号服役后,若万一海战不胜,海权拿不回来,那我们仍然无法保证东亚的安全。
儿臣最近这段时间,也在冥思苦想,要如何才能实现驱逐敌人海陆两军的目的,可惜一直没有找到方法。但是战局发展到今日后,特别是李定国和张煌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