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子做工养活四五个家人算起来,光是驻屯、差役、建筑三类,就可以解决一百二十万以上军户的生计问题。至于剩下的一百多万,兵部准备分三到五年,安置到海外去。”
“哎呀,原来如此,这可就太好了。”满桂对着朱由栋再次行礼:“皇上,据闻最近这几年皇后、贵妃都是下到普通军户家去慰问过的,而且贵妃本人就是出自军户。想来皇上是知道我大明的普通军户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如此军改之后,这些军户不管走哪条路,只要肯卖力气,都能过上比以前好得多的日子。末将身为从军户中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将领,对皇上的这份安排,极为感激!”
在朱由栋之前的大明,虽然已经出现了工商资本主义的苗头,但总体上而言,仍然是一个纯粹的农业社会。
农业社会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人口是要不断繁衍的,而土地就只有这么多,地力也终究有限,时不时的还要遭受天灾......就是正常发展下去,人均持有土地的面积都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大家都活不下去。更不用说,在大明,土地兼并是怎么都无法解决的痼疾了。
所以,从宣德年间开始,在大明国内太平了几十年后,就出现了军户土地被军官、地方政府侵占,军户日子越来越差,最后不得不大量逃亡的问题。到了正统、景泰年间,于谦大笔一挥,就从兵部的账册上注销了一百万军户——这些事实上都确实不存在了。
时光荏苒,大明在景泰初年打了一场北京保卫战后,又太平了许久。人口繁衍日盛,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不光是军户大量逃亡,就是民户也开始出现逃亡——土地越来越集中在了少数人的手里。
而在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极为有限的。失去土地的军户、民户,又找不到新的生发,只能是要么卖身为奴,要么成了流民——不然为啥大内每年招宦官,都是门庭若市,各种招呼、纸条满天飞?没有关系的人想做宦官往往先自切三寸,养好了伤口后再去应聘:如此,大内招进去后可以马上干活,不用养伤,和普通人应聘比起来稍微占点优势。
但这么做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因为自切三寸都不一定能进得去。那大家为何还这么做?还不是找不到正经职业的人实在太多了!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办法有两个,第一,对外扩张,用其他民族的土地来安置本族百姓。第二,提高生产力,尤其是开展工业化。如此,第二产业,以及因为社会财富的增加迅速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就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容纳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