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组阁(2/4)
作者:混吃等死
为什么要请英国公呢?这当然是要这一代的英国公来帮朱由栋选拔人才了:毕竟,朱由栋已经离开北京六年之久,在此之前,他在北京的时候和北京的官员接触得也很少,总之是对这些人缺乏了解。这就必须要一位老成持重,并且对北京官场极为了解,而且立场超然的人来做讲解员。
现任英国公张维贤当然就是不二人选。
……
“臣张维贤拜见殿下。”
“英国公免礼,请坐。张世泽,你也不要走,一起在这里听。”
待得王承恩把朝廷大佬们提交的名册拿上来后,朱由栋说明了邀请张维贤来此的目的后,张维贤也不推辞,直接就和朱由栋一起翻阅起数十本名册。
第一个看的当然是李三才递交的名册。
目前这位内阁唯一的阁老首先提出的要求就是增加阁员,其推荐的名单上有两个人的名字:方从哲、吴道南。
方从哲这个人朱由栋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沈一贯之后的浙党领袖。这个人才干有限,在历史本位面虽然是继叶向高之后的大明首辅,但做出的成绩不多。面对很多问题,提出的办法都见招拆招的各种拖延而已。
不过李三才这个时候提出这个人选,也真的是极为聪明了。
作为大运河沿岸商人,尤其是扬州盐商们的总代表,李三才是发自内心的不愿意太孙如此快的上位的。当初之所以背叛东林党,不过是一方面东林党已经成了他入阁的拖累,一方面是太孙的屠刀马上就要朝着他落下,如此危急时刻才被迫改变立场。总算是他的改变立场,让太孙暂时没有强势的把手伸进大运河,使得淮扬商人们有了缓冲的时间。所以,淮扬商人们对三才相公赞不绝口,加上金陵日报的支持,结果李三才的名声居然不降反升。
但是现在不同了,整个国家都是太孙在打理了。太孙的手迟早要伸入大运河和盐业里。如此,李三才将方从哲推荐上来,真的是非常妙的一招。
因为,浙党是大明政坛目前诸多党派中,比较愿意为国家考虑的政党。至少,从沈一贯起,对于皇帝征收矿税、榷税。浙党都是明面上反对,暗地里支持。
既然太孙现在大势已成,而自己身上的污点又那么多。当太孙要整顿漕运和盐业的时候,自己是不能出面阻拦的。而这个时候,为了给自己身后的大商人们有所交代,就必须要找浙党来顶包——不是我不努力抵抗啊,是次辅越过本首辅,直接支持了监国殿下啊。
这一招,是阳谋。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